最佳答案:
岩半夏为双子叶植物药天南星科植物岩半夏的块茎。主 治:治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
详情介绍
岩半夏为双子叶植物药天南星科植物岩半夏的块茎。主 治:治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
- 中文名
- 岩半夏
- 功 效
- 消肿散结
- 性味归经
- 辛,苦、温。入脾、胃、肺三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一9克
岩半夏形态特征
块茎扁球形,直径3-5厘米,常具多数小球茎。鳞叶3,褐色,宽2-2.5厘米,向上渐狭,最上的长约15厘米。叶柄长20-40厘米,粗6-7毫米,下部1/4具鞘;叶片3深裂至3全裂,裂片无柄,干时膜质,全缘,中裂片近菱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凸尖或急尖,基部短楔形或与侧裂片联合,长12-17-32厘米,宽9-16-27厘米;侧裂片斜椭圆形,外侧较宽,半卵形,长9-23厘米,宽6-16厘米,中肋背面隆起,侧脉9-10对,集合脉距边缘2-3-10毫米。花序柄比叶柄短而细,长18-26厘米。佛焰苞紫色,有苍白色线状条纹,管部近圆柱形,长4-8厘米,直径1.5-2厘米,喉部边缘耳状反卷;檐部长圆三角形,拱形下弯或近直立,长6-12厘米,宽4-4.5厘米,长渐尖,具长1-4厘米的尾尖。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5-3厘米,圆柱形,粗4-5毫米,雄花有花药2-4,药室卵圆形,基部叉开,顶孔开裂;雌花序长约2厘米,花密,子房具棱,顶部常圆形,花柱极短而粗,柱头有毛,胚珠少数;各附属器粗壮,伸长的圆锥状,长4.5-9厘米,下部粗7-15毫米,基部骤狭成短柄,非截形,上部长渐尖,先端钝,粗1.5-5毫米,近直立或上部略弯。花期5-6月。
岩半夏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汉源、峨边、甘洛等县。
岩半夏主要价值
【功 效】:消肿散结。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脾、胃、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研末用酒调敷。
【考 证】:始载于(四川)。
【生药材鉴定】:药农采岩半夏小块茎晒干作“半夏”出售,大者又作“白南星。”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