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大通湖

网友 2023-09-05 21:48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大通湖在湖南南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沅江市界,亦洞庭之一隅也。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的湖泊之一,另外还有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其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产资源丰富,主要出产有稻米、棉花、四大家鱼、虾、蟹、莲、菱角等。

详情介绍

大通湖在湖南南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沅江市界,亦洞庭之一隅也。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的湖泊之一,另外还有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其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产资源丰富,主要出产有稻米、棉花、四大家鱼、虾、蟹、莲、菱角等。

2019年10月2日,湖南省河长办印发第6号省总河长令,决定开展大通湖流域综合治理。

中文名
大通湖
地址
湘中偏北
东经
112°15′28″至112°42′02″
北纬
29°01′19″至29°19′16″

大通湖地理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至112°42′02″,北纬29°01′19″至29°19′16″,跨37、38两带,东邻漉湖,南与沅江市相连,西北与南县、华容县比邻。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区内的湖泊、水面、沟渠纵横交错。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拔高程24~32米之间。区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全区常住人口源自全国23个省(市)、108个县(市),分11个不同民族,264个姓氏。

大通湖历史沿革

清光绪年间,此地属常德府安乡县。民国二年(1913)南县建制后,大通湖沿湖堤垸及湖场荒洲分别隶属南县、沅江、湘阴、华容和岳阳等县。1949年沿湖各堤垸全部溃决。1950年3月,成立大通湖蓄洪垦殖管理处,隶属于省农林厅。以接收原省孤儿院坐落于安仁垸的房屋大院为驻地,并接收原孤儿院在三千弓(今河口乡安福村)的公产荒洲1万亩从事垦殖。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颁布《大通湖蓄洪垦殖区管理条例》,规定“大通湖边界西至南县之永康垸、泰安垸,东抵湘阴之野猫咀,南至沅江市宝三垸、普丰垸,北至南县之天合垸、附和障一线五垸,湖面共约327平方公里,合49万亩;旧垸洲土湖荒滩共约140平方公里,合21万亩;总计约467平方公里,合70万亩。”“大通湖区内土地全部属于国营农场,在其尚无能力全部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准予临时招垦。”1951年1月成立大通湖农场筹备处。是年4月成立大通湖特区人民政府,与蓄洪垦殖管理处合署办公。1952年1月大通湖农场升格,与特区政府、管理处形成政、事、企三位一体的联合组织,直属省人民政府领导。是年,省公安厅到辖区内的增福垸(今金盆镇),种福垸内的民和垸(今千山红镇)兴办劳改农场。195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大通湖农场按副地(厅)级建制。1956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县(处)建制。1957年冬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围挽北洲子,1958年设北洲子分场(1962年改称第11、12分场)。是年冬,省公安厅从种福垸和增福垸撤走劳改农场。种福垸(民和垸)划归沅江县管理,成立千山红人民公社,旋即改称“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并兼收原属南县河口乡管辖的利厚、利贞两垸。增福、有成、玉成、善厌等垸和沅江县属庆成乡划归南县直辖,旋即并入大通湖农场,设第7、8、9分场。1959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副县(处)级,改属南县管理。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尼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1962年11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划分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个农场,均属省管。原大通湖农场第11、12分场划归北洲子农场,原大通湖农场的增福垸、南京湖、有成垸、玉成垸、四季红等划归金盆农场。是年,沅江县千山红农场改属省农垦局管理,改称国营千山红农场,为县(处)级建制。

1963年4月初,南县华阁公社大批农民到北洲子农场管辖的舵杆洲等湖洲打湖草作早稻田肥料,与农场湖洲管理人员发生纠纷并斗殴。4月22日南县与北洲子农场双方代表签订协议,将舵杆洲、新芦洲、长洲等湖洲水面无偿转让给南县华阁公社管理,北洲子农场东大堤向外延伸500米之内仍由农场管理。随后,南县与沅江县划分由北洲子农场转让的湖洲水面,以北道河为界,南面归沅江县,北面归南县。1965年四季红划给沅江县,安置安化县柘溪水库移民。

1969年11月,省农垦局撤消,翌年元月,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农场改隶益阳地区,农场降格为副县处级,归口益阳地区农场管理局管理。1978年省农场管理局成立,原省属农场改由地区管理为主、省、地双重管理。1986年2月原有省属国营农场恢复县(处)级建制。

2000年10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2000〕4号文件精神,深化农场体制改革,成立大通湖管理区,管辖范围包括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农场,各农场改建为镇(其中大通湖农场改称河坝镇,其余3场以原农场名为镇名),以及沙堡洲办事处(辖大通湖渔场)和南湾湖办事处(辖南湾湖农场)。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驻地设河坝镇集镇。

2000年8月,沐浴农场体制改革的春风,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4号)文件精神和益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农场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个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及大通湖渔场的基础上,撤场建镇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通湖区应运而生。全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河坝镇、北洲子镇、金盆镇、千山红镇四个镇和沙堡洲办事处、南湾湖办事处两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新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处于益阳、岳阳、常德三市的中心地带,陆路由省道202线四通八达,水运经洞庭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

2019年10月2日,湖南省河长办印发第6号省总河长令,决定开展大通湖流域综合治理。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是湖南省最大内陆淡水养殖湖泊,一度因为养殖污染等原因,湖泊生态遭到较严重破坏。此次总河长令明确治理范围包括大通湖水域,涉及益阳市大通湖、南县、沅江市的13个乡镇及南湾湖农副业基地。河长令要求以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整治为重点,按照系统治理原则,严格推进污染源头管控、过程减量和生态末端修复,建立大通湖保护与治理长效工作机制,2019年底全面退出劣五类水质,逐步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总河长令要求,流域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多措并举,建立环湖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治理与保护工作合力。要求推进各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2019年12月底前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水生植被修复;实施引水济湖,建设河湖连通工程,开展河湖沟渠清淤疏浚;全面推进湖内生态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等。

大通湖形态描述

在南县东南,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属国营大通湖农场管辖。原为洞庭湖的一大湖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因泥沙淤塞被支解成东、南洞庭湖间的一大湖湾,清光绪年间,湖面辽阔,可东通东洞庭湖,西抵目平湖,北经藕池河与长江沟通,故称大通湖。1951年筑堤围垸而成内湖,初时内湖水面达313.4km2,作为洞庭湖蓄洪垦殖试验区,备非常蓄洪之用。60年代起,又对内湖继续进行围垦,湖面日渐缩小,至60年代中期尚有湖面185.0km2。后经70年代的继续围垦,至今水位34.00m,长16.2km,最大宽12.3km,平均宽7.05km,面积仅114.2km2;最大水深3.5m,平均水深2.89m,蓄水量3.3×108m3。

大通湖生态环境

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3.1℃(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9.5℃(1972年7月21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775.7h,无霜期266d,降水量1 237.7mm,其中4~9月约占年降水总量的68%。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入湖河流由北部注滋河节制闸经5条灌渠入湖,泄水经南部2条灌渠下注草尾河。垸内灌渠可通航,过黄茅洲船闸,经草尾河直通东洞庭湖,出入河口均已建闸,为受人工控制的水库型湖泊。湖水pH值7.5,矿化度209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

大通湖地理位置

在湖南南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沅江县界,亦洞庭之一隅也.

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的湖泊之一,另外还有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其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大通湖区委、区政府坚持并不断完善“开放兴区、产业立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区、规模强企、科技强业”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大户,发展壮大了造纸、纺织、板材和食品加工四大基础产业。以金北顺为龙头的造纸业,已具备年产纸10万吨的生产规模;以普华、金胜、金源、德星、纵横为龙头的纺织业,年纺纱规模已达15万锭;湖南口口香米业已具备10万吨大米加工和1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天健木业已具备年产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的能力;永兴糖业已具备年产糖2万吨的生产能力;以君泰鱼品、益和食品、天威葡萄酒、佳旺冬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金北顺5.1万吨扩规及环保达标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正着手10.2万吨扩规项目,天健木业30万立方加工能力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口口香米业30万吨大米深加工项目已动工建设,天恩棉业3万吨色拉油加工项目将投入生产,大通湖渔场综合开发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大通湖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交通、电力、水利、城镇、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畅通,贯穿全境的S202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公路已全部硬化油化;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水利设施逐步完善,12.4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建设全面达标,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通讯、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按照建设滨湖生态明珠小城的定位,着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区以来,中心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构建了“三纵二横”的城镇骨架,建成区面积由建区前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5平方公里,人口由建区前的2万人增加到3万多人,城镇化水平由建区前的29%上升到42%。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了大通湖大道、五一路、枫杨路、友谊路等主通道,商住楼开发如火如荼,党政办公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生态公园和沿江风光带交相辉映,成为中心城区靓丽的生态风景线,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一个交通便利、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滨湖特色凸显的现代明珠小城已经初具雏形。

区域经济环境更加优化

全面创新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 的新格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赋予基层和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加大收费改革的力度,重点整治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简化收费手续。加大政府服务的力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大力推广“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

经过不懈努力,大通湖区已逐渐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大通湖,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大通湖、生态的大通湖、富裕的大通湖、文明的大通湖、和谐的大通湖,将矗立在洞庭湖畔。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