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临县大唢呐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音乐。临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境内黄土覆地,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沟壑区。大唢呐是当地吹打行的主要乐器。因临县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依吕梁和晋川连接,所以“临县大唢呐”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音色激亢的一面,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特征。先后被入选为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详情介绍
临县大唢呐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音乐。临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境内黄土覆地,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沟壑区。大唢呐是当地吹打行的主要乐器。因临县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依吕梁和晋川连接,所以“临县大唢呐”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音色激亢的一面,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特征。先后被入选为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12日,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中文名
- 临县大唢呐
- 地理标志
- 临县
- 批准时间
- 2014年12月3日
- 非遗级别
-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临县大唢呐历史渊源
连绵的群山封闭了临县的对外交通,封闭了临县的文化交流,也因而使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还保留着原有的风韵,特别是“临县大唢呐”吹打乐,依然原汁原味,古风犹存。唢呐源于何时,已难以考究。可追溯的有名姓的老张师,在清中晚期已负盛名,到21世纪初已传徒至第八代。可见,临县的唢呐历史久远,有上下南北川之分,但以三交派第五代传人刘晓弘为临县大唢呐之正宗传人。“临县大唢呐”吹打艺术和滋生在这块古老黄土地上的其它传统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一样,具有明显的民间乡土风采和突出的地域特征。
临县大唢呐艺术特点
大唢呐是当地吹打行的主要乐器。因临县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依吕梁和晋川连接,所以“临县大唢呐”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音色激亢的一面,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特征。排街则威武雄壮,坐场则幽雅宛转,哀则凄切缠绵,喜则喧闹红火。临县大唢呐有传统曲目100多首,这些曲目多系古曲牌传承下来,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临县大唢呐师传的“腮振音”、“气哄音”与“死曲活吹”等吹奏技艺独具特色,打击乐鼓点“合愣则”、“大得胜”、“小得胜”等传统配器合奏形式非常罕见,对研究中国音乐史和民族音乐结构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临县大唢呐流传在山西省临县及周边市县,其风格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激昂洪亮的特征,又吸纳了晋中平川小唢呐细腻动听、优雅婉转的一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近几十年来,由于西洋乐器的流行及现代音乐的冲击,传统的临县大唢呐日渐式微,面临传承危机。为保护和传承临县大唢呐这一艺术瑰宝,山西省临县积极开展传承和保护工作,建立了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通过老艺人“传帮带”喜爱唢呐的年轻人,并积极向外拓展演出市场,使这项弥漫着浓郁黄土气息的吹打乐开始逐步走出困境,焕发生机。临县大唢呐现状
2013年 5月28日至6月2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在山东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举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县大唢呐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好评,荣获非专业组演奏奖,为吕梁乃至山西夺得文化部举办的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的第一个奖项。
2013年7月9日赴台湾参加交流表演,7月11日在临县电影院举办专场演出,7月18日,又将奔赴汾阳参加第七届汾阳世界核桃大会。作为我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县大唢呐这种古老的艺术又焕发出了新的艺术生命。
2013年7月9日,临县大唢呐艺术团受邀赴台湾新竹市参加“2013竹堑国乐节”。在台湾,他们做了专场交流演出。所表演的《春耕忙》、《农家乐》、《黄河源头》等10多个曲目,曲调欢快激昂,气势粗犷豪放,散发着浓郁的黄河古风,嘹亮的大唢呐曲震撼了现场万余台湾观众,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临县大唢呐”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的粗犷、豪放、音色激亢,同时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的清秀、明快、委婉细腻,是绽放在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两岸的一朵艺术奇葩。所表演的曲目多由古曲牌传承而来,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珍贵资料。2006年,“临县大唢呐”被省政府正式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临县大唢呐非遗信息
项目 | 内容 |
---|---|
项目名称 | 临县大唢呐 |
级别批次 | 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批准文号 | 晋政发〔2006〕46号 |
批准时间 | 2006年12月18日 |
类别 | 民间音乐 |
申报单位 | 吕梁市临县 |
审批序号 | 19 |
项目编号 | Ⅱ-12 |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