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唱响主旋律,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创业论坛”、“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价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最初的职业指导相比,生涯教育已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或就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掌握合理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生涯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以创新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创新创业价值目标。
(二)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南通大学就逐步形成了“3+3+X”的多级竞赛体系。第一个“3”是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等3 个在全国影响较大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第二个“3”是指南通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X”是指除上述3 个主要竞赛以外,有选择性参加的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不具有普遍
意义的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以勤工助学为纽带,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随着高校勤工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事经营型、管理型勤工助学工作,甚至有部分同学从事科研型勤工
助学工作,创办勤工助学企业,提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参与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敢于和愿意承担风险,尝试做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事情,感受创业的艰难和快乐,在这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创新动力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增强。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建立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加强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使教师了解创业教育、具备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一些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中,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同时在政策上也吸引成功的创业者成为高校教师。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学习美国的经验,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搭配,主动吸纳社会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这样既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实现了创业教师个性、能力、学识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
2、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组建坚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其一是共青团组织主动
与企业联姻,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校企联合的模式,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实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其二是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与创业企业、创业者建立互动关系,体验创业过程, 开展创业实践, 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其三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参与科研,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有益经验。
3、培育一群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典型,打造创新创业的****。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扶持机制,积极筹措资金,通过“青年成才发展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等渠道,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促动机制,促进学生的职业自立,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培育出一批创新创业的****,逐步提升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的水平。
大学创业就业活动的意义
青创赛的目的和意义:搭建创业者展示成长平台、投融资对接平台,建立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库、人才库、导师库,优化青年创业环境,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激发全社会关心青年创业的热情,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于2014年起举办,大赛发掘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是青年喜爱、社会关注的创新创业示范赛事。
2019年11月1日,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2019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在山东青岛开幕,共有来自30多个省区市及机构的310个项目参赛,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大赛主题: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奋斗成就梦想。
赛事安排:
大赛采取二三产业和涉农产业分赛制,即统一赛事名称,二三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和涉农创新创业项目采用不同赛制,由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和农村青年工作部分别组织实施。
2018年大赛由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共吸引8万多个青创项目、30多万名青年创客参赛。大赛采用“主体赛+分组赛”赛制,分商工组、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互联网组,其中,9月份在江西共青城市举办互联网组全国赛,10月11日至14日在江苏苏州举办商工组、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全国赛。
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生活。因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形成创业的风气,有助于建立价值回报的社会新秩序。
通过创业和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财务,善于拓展人脉关系,并能够主动调试工作心态,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其就业将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冲动和欲望,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如果能把就业压力转换为创业动力,就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中国的未来在于大学生,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在于大学生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追求。
创业是大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从而进入社会,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现象及问题会有深刻的认识,甚至面对社会,进而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做到处之坦然,得心应手。同时,作为准成人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逆境时,只要有一颗顽强,乐观的心,高墙般的困难才能成为脚下的踏脚石。大学生创业之初的艰难险阻。恰为大学生在面对未来漫长的路途,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供了试金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