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著名景点:
临潮湖公园、官港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博物馆、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望海山临潮湖公园在大港北环路北侧,三面由高校环围,环境优美。南北有拱桥和简支梁桥把山与湖相连相通,山上种植有5万多平方米的怪石,山顶的观景亭可环览大港四周美景。在半山腰的猴山上,圈养着几十只猴子供游人观赏。
临潮湖,一个虽系人力穿凿,却有着天然水域的灵气与自如的湖,一个可以充分亲近,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湖。
望海山,一座只有低地丘陵的高度,却拥有千米高山的伟岸与气度的山,一座集北方山之雄浑与南方山之秀丽于一体的山。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6:00-21:00
官港森林公园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3大郊野公园之一的官港森林公园改扩建一期工程目前完工。主景观带环绕自然水系,一派自然野趣风光。公园已于今年5月1日开放,游客可免费入园游玩。
走进官港森林公园,只见乔木成行,草花遍地。湖水波光粼粼,亲水栈道散发着木头的清香。园路蜿蜒曲折伸向公园深处,不少工人正在园路边铺设排水管。据了解,官港森林公园栽植国槐、白蜡、杨树、刺槐等乔木,山桃、碧桃、海棠等花灌木,以及蛇莓、五叶地锦、红豆草、狼尾草等地被植物。30多万平方米自然草花、野生花卉分布于林间平地、湖畔、道边,注重“散落”的效果,打造出天然野趣。
游客从停车场下车后,可步行或选择换乘电瓶车,沿环绕官港湖的主景观带游玩,途中可游览千米堤,欣赏5座钢、木结构桥梁,临两处亲水平台观湖光园色。
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10月竣工对外开放,博物馆位于大港城区东南侧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展馆外形呈贝壳状,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占地面积6公顷。
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被列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海洋知识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列为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开馆至今已成功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团体游客、大、中小学生共计十万余人。
都昌自古以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
枭阳城址:位于周溪泗山大屋场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鹞嘴山、狮子山、座山、石虎头作天然屏障;南有城头山,山下有横港河;城北面临鄱阳湖。地势开阔平坦,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地理变迁地势下沉,涨水季节淹没在湖中。城址文化层堆积有的达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并发现有万岁瓦当、长乐未央瓦当、陶网坠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头山上有残存人工修筑的土城垣。城内东侧有手工业作坊遗址。城址以北山边高地有汉墓群,墓室内用对角纹、网线纹砖砌成,并发现“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记年砖。墓内出土文物有五铢钱、四乳蟠螭铜镜、铜剑、铜簇、铁簇等。该城址邻近鄱阳湖中心陆地,是古代交通要道,水运便利,位置重要,具有良好的城建条件。据史书记载、枭阳建县于汉高祖六年,系豫章郡18县之一,南朝宋刘裕永初二年废。历时600余年,因彭蠡湖水淹蚀,枭阳城遂沉迹湖中。该城址对研究江西省历史及鄱阳湖地理变迁均有重要意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爷庙:位于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星子县隔河相望。旧为龙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殿内有“定江王”塑像。庙的两侧墙壁嵌有石碑2块,右为“鼎建左蠡元将军庙记”,左为“加封显应元将军庙记”。正殿前有方形花岗岩石立柱,上阴刻对联,上联是“数百年庙貌重修偏颂吾王功德”,下联为“九万里威灵丕显顿平蠡水风波”。庙门平台两侧有石狮1对。庙后有朱元璋“点将台”和“插剑池”遗址。庙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题。据旧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嘉庆十五年和光绪辛已年,对此庙进行过三次维修和扩建。光绪辛已年改称“定江王庙”,群众把王爷称老爷,故后人一直称此庙为老爷庙。民国27年遭日寇炸毁,民国35年由僧人在来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绪时模样重修。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省级保护文物。
南山寺:位于县城南山山顶部西南侧。北距城区1公里,坐东向西,面积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结构。寺内分3大间,中部为正殿,两侧为僧人用房,寺后东北有山岩。寺前为100平方米场地,场地前为峭壁,地势险要。寺周围被青松翠竹环抱,冬暖夏凉,景色宜人。该寺始建于唐,初名“清隐寺”,宋扩修后更名“清隐禅院”,几经兴废,1987年县政府重新进行修缮。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曾撰写《清隐禅院记》(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内)。民国15年春,在这里成立了中国***都昌县第一个党小组。该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万里墓:位于土塘镇港东(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湾)。墓址座东北向西南,周围成椅背形,直径约8米。墓前有半圆形平坦地坪,视野开阔。墓原用紫砖石砌成,早年被破坏,墓内石廓尚存。该墓为县级保护文物。
马涧桥:在鸣山乡马涧村西南200米处,横跨马涧港上,纵贯南北大路,为古时通往饶州要道。系元代县人李善庆所建。该桥为石质单孔拱桥。桥上原建有歇山顶,重檐亭屋。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作寺庙使用,具有古代建筑艺术价值,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烧毁,战争胜利后重修成一层梁式结构亭屋,共5间,全长18米,宽5.3米,高4.3米。为县内唯一保存的桥亭合造古代建筑。建国后民政部门多次拨款维修。该桥为县级保护文物。
马鞍岛: 马鞍岛与鄱阳湖畔的青山相邻,不过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码头前就可远观马鞍岛。鄱阳湖中的岛屿大多以山为名,马鞍岛又名马鞍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最高处海拔123米。鄱阳湖有40多座岛屿,大多位于南湖—松门山以南,北湖仅有鞋山岛,马鞍岛等少数岛屿,而马鞍岛是北鄱阳湖最大的岛屿并设有行政村。
马鞍岛位于都昌县苏山乡境内鄱阳湖中,与星子县火焰山,湖口县屏峰,庐山区长岭,青山相邻,面积4.8平方公里,岛上设有行政村—马鞍村委会,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渔和水产养殖为主。马鞍岛孤悬鄱湖中,风景秀丽,宁静悠远,是旅游休闲上佳之地。
马鞍岛虽然是鄱阳湖中一小小孤岛,但清代乾隆和嘉靖年间先后出过举人(戴高)和进士(戴凤祥),而且两人为父子,现岛上尚存进士第石匾石柱石狮等遗迹,书香遗韵犹存。近代庐山有名的海会寺住持普超和尚也是马鞍岛戴姓人,岛上有普超出家的寺庙—青云寺,寺前有千年古樟,另湖滨有定江王庙遗址,岛上最有名还要算大片的沙山了,香港海粤集团公司计划投巨资开发马鞍岛旅游度假区,景区规划面积达1平方公里,欲将马鞍岛建设成为鄱阳湖中的度假岛。岛上景点还有青云寺,马鞍古樟,沙山,定江王庙遗址,进士第牌匾等古迹,鄱湖风光,渔家风情,鄱湖日出,鄱湖夕照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