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厂家——代理商——零售商——客户。
它的特征是各级从上级进货,买断上级的商品所有权,赚取差价,代理销售的品牌数量有限,供货渠道较稳定。
传统的商业销售模式重渠道建设,人员促销、商品展示。利用广告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及商家知名度;重权威机构对产品的认证,对产品在实际消费中质量及厂家、商家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水平重视不够,更主要是没有一个对比,全面客观的对比质量及服务水平。
传统商业销售模式的弱点
一、厂家各自建设销售渠道,加上终端变化频繁。厂家销售成本加大。
二、各厂家广告投入很大,影响产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和产品价格)。
三、各厂家重权威机构认证,各种证书、荣誉满天飞,结果鱼目混珠,对产品推广,销售的影响渐渐缩小。
四、各式促销活动相互竞争,使厂家销售成本增加。
五、零售商或连锁家电商利用渠道终端控制,抬高产品售价,销量少,价格变化对于较小的市场(商家的销售范围有限)弹性较小,商家当然愿接受较小的销量变化、较高的利润。
六、因商家买断产品所有权,肯定要“王婆卖瓜”,影响商家的诚信。
七、商家大搞促销活动,营销成本增加。
八、各厂家、商家重产品展示,人员促销,因此展位布置,人员提成,营销环境电力消耗,也使营销成本增加。
九、商品的权威认证,并不能完全代表产品的功能质量,消费者也不能直观认识理解,更重要的,它多数是使用前的抽样检验报告。 十、大多品牌不在产品核心质量上下功夫,却迎合商家的胃口,增加所谓的卖点、亮点,如外观、款式、颜色,可多可少的功能组合,以配合商家分机型垄断市场,增加顾客挑选的难度,避开质量、价格的竞争。
十一、因为售后信息各厂家只知道自己的情况,商家也只知道占有的品牌的情况,没有进行详细的统计(制度、技术手段、人员配备不具备),厂家不易找出自身的差距完善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水平,因而没有竞争压力。
十二、老百姓不易知道某一品牌全面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水平,更难知晓众多品牌的对比信息,只能以广告、熟人介绍,以及现场氛围,导购引导来取舍购物,但是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家电),最核心的评价应该是产品的功能质量,或者说产品的性价比,即产品的正常使用功能发挥的年限值,把耐用消费品当成艺术品,时尚用品一定是少数。
十三、因各种原因,使假冒伪劣、品质低下的产品充斥市场,好产品价高没有销量,好产品与劣质品功能、外观效果有时看似接近,但品质极不稳定,让顾客烦恼不已,但商家是不会承认这是普遍现象,也不会告之顾客。顾客之间信息不畅,更增加这种可能。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