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十二条屏》是齐白石在转换画风时期所创作的山水画,其中由《江上人家》、《板桥孤帆》、《杏花草堂》、《红树白泉》等十二条屏组合而成,这些画作在1925年的时候被齐白石当做寿礼送给了北京当时的名医陈子林,自1958年后被郭秀仪收藏,2017年12月17日晚,这些画登上了北京保利十二周秋季拍卖会,最终成交价为9.315亿,从此,《山水十二条屏》也成为齐白石作品中最贵的画作。
在懂山水画的人眼中,这套十二条屏在齐白石的画作中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这十二条屏不单单只是山水画而已。当时齐白石已经步入老年,正值他画风初变的时期,这些画恰好就是这个时期创作而成,所以这些画作也被称为齐白石在风格转换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画作,意义非凡。
这些山水画在取景上采用的是平视的角度,让欣赏者在看的时候觉得很生活很写实,不像以前的山水画让观赏者觉得有距离感,这也算是齐白石取各家所长而独创的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在当时很多人认为齐白石的山水画风比较野,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山水画少之又少,除非是有人请他画,而这幅《山水十二条屏》是他少有的主动画的山水画之一,而且还是集大成的一幅,由此就显得特别珍贵,能够被拍出那么高的价格,也符合常理。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觉得越复杂的画越难画,只要一个人能将复杂之物画得惟妙惟肖,一定是位技艺精湛的大师。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大道至简,大简至美”,以中国画为例,中国画因笔墨的晕染特点,注定了只能一次成型,下笔即定稿,但是墨色的堆叠和构图,却可以掩盖很多错误的笔触。因此,越简单的画作,越能体现画功,就像齐白石的小鱼小虾一样,尽管看起来简单无比,实际上却是难如登天。
齐白石,186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从6岁起,他就开始作画,读书的时候经常在练字本、账薄纸上涂涂画画。为了生存,齐白石前半辈子一直以卖画为生,其实他的画很不错,但却始终没有遇见伯乐。直到遇到陈师曾(陈寅恪之兄),他在绘画上的天赋得以真正展露,从此走上了绘画大师这条路。
齐白石的画很贵,2018年,他的一幅《山水十二屏》,就拍出了9.31亿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高纪录。不但如此,他的其它画作基本也是百万起步,价值不菲。达到绘画巅峰的齐白石,自然少不了追随者,他们都希望能拜齐白石为师,进而得到指点。在他所有的弟子中,除了著名的李苦禅、李可染外,就连戏剧大师梅兰芳也是他的弟子。
重要的是,素有“弟子三千”之名的齐白石,不仅仅收了男弟子,还有不少女弟子,而郭秀仪便是其中之一。郭秀仪,191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她曾跟着齐白石学画6年,深得他的绘画精髓。这些年来,郭秀仪通过亲眼观察,细心琢磨,再加上齐白石的悉心指导,她渐渐领悟了齐门画派的笔墨精髓,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水墨大手笔。
不但如此,郭秀仪除了在齐白石门下学画之外,还在王雪涛那学习过花鸟画法,洁青、娄师白等绘画名家,都是她的同辈,她们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切磋画技。齐白石出过一本画册,其中的120多幅作品,都是郭秀仪的,而且一半以上都有齐白石的亲手题字,可见她的画功已经得到了认可。正因如此,她才会对齐白石的作品产生质疑,从而创造自己的风格。
齐白石有一幅《耕牛图》,曾拍出了746万的天价,画面很简单,就是农民赶着一头水牛耕种水田,远处小桥流水,高山耸立,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但是,郭秀仪却认为齐白石这幅画上有瑕疵,因为农民和牛都没有影子。于是,她就以这幅画为模板,临摹出了一个“修正版”的《耕牛图》。在郭秀仪的《耕牛图》中,水纹中有农民和牛的倒影,更显真实感。
然而,郭秀仪的这幅画只拍出了60万元的价格,整整比齐白石的《耕牛图》贬值十二倍之多,虽然并不失为一幅佳作,但距离师傅的绘画高度还差得远。齐白石的《耕牛图》中之所以没有倒影,是因他画水采用的是写意留白的方式,这是一种表达方式,而郭秀仪太过于拘泥于现实,反而为其所缚,这便是师傅与弟子的差距所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