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乔布斯的创业励志故事

网友发布 2023-07-29 15:35 · 头闻号公司管理

关于乔布斯的几个数字:2次手术,3个孩子,8年抗病,11款经典产品,100倍股价涨幅,1000万台iPad,1亿部iPhone,2.7亿台iPod,带动全球超过万亿产值。在回顾其缔造的经典传奇的同时,我们来看看,他真实的创业经历。

 苹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着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人。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着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黯然离开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了小批量生产。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技术勋章。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设计奖”。

 终成奇迹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

许多成功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对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大致不脱两种模式,借用金庸武侠小说打个比方,就是:要麽太过务虚,大谈理念、文化,天花乱坠不接地气;要麽太过务实,以结果倒推手段之合理,缺乏正确、合理的理论概括能力。下面是王健林与万达的成功故事,欢迎阅读:

王健林爱讲万达1988年刚成立的时候旧房改造的故事。那个时候,公司都已成立半年了,还什麽项目也没有。为了让公司活下去,王健林去找了有关部门,说:“不管在什麽地方批一点,叫我们有活郑能吃饭就行。”有领导见王健林主动找上门,就把环境很差、形象也非常难看的棚户区给了万达。当时的万达只有40多个人,王健林和大家一商量,都觉得没办法改造,公司本就没钱,而且其它企业算下账来,都是要赔钱的,万达能赚钱吗?

如此多管齐下,“一个月时间,1000多套房子全部销光,价格卖到高价1600元一平方米,而那个时候房子才刚刚打地基”。上世纪80年代末,光这一个项目,万达的净利润就将近一千万元。王健林说,从这里他尝到了搞旧城改造的甜头,而且万达也成了全国率先搞旧城改造的企业,创下了历史纪录。这被他算作万达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迈出的最初那一步。

而另一个王健林最爱讲的故事,大概就是c阳太原街万达广场的炸毁重建了。太原街万达广场建成以後,“因为大概只有3%~5%的客户还能有过得去的回报率,多数买家回报率极低,甚至颗粒无收”,几百位客户集体诉讼万达。最後,官司虽然是万达赢了,王健林s说,“不能赢了官司输了人心,万达一定要管”,於是反复研究改进方案。

王健林对改进过程的描述,格外具有喜剧色彩:“我们请一批专家来看,说这个地方缺一个盖,有盖挡住雨雪,生意就好了。我们就吭吭吭地花几千万元搭了个盖,还是不好。後来又有人说,你们地下室的这个交通不好,又吭哧吭哧搭了好几个扶梯接起来,生意还是不好。後来有人说,那你们是招商不对,我们又去把一批商家换下来。前前後後折腾了三四年时间,都不行。”最後,他得出结论,这是“娘胎里带来的毛病”,解决方案是:10亿元现金赔偿业主退铺,外加5亿元炸毁重建。王健林说,“万达退赔的时候,很多业主感动得当场哭了”,“万达砸了350个商铺”。

这个故事,被王健林在不同场合反复提起,既用来说明做事贵在坚持、做人须讲诚信的道理,也被用来解释万达“只租不售”的商业模式:“这K不意味着城市综合体中所有的物业都只租不售,综合体中的住宅、公寓、写字楼等是要销售的,要收回一部分投资。只租不售是针对商业物业而言的,主要是商业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只租不售。”

“城市综合体”是万达提出的商业地产第三代概念,属於“全球领创”,英文叫做HOPSCA,集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ing(停车场)、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城市公共空间)与Apartment(公寓楼)於一身。王健林说,“只租不售”模式是“花巨额学费学到的一个真理”,“卖商铺绝不是商业地产”,靠销售商铺来收回投资,就会留下c阳太原街“砸铺事件”这样的後患。而城市综合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和推行,让万达获得了与地方部门进行地产项目开发时的议价权,从而得以超常规地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的奇E”,“让老美、欧洲人瞠目结舌”。

说到商业模式,王健林讲的一个故事,带着令人心头一暖的人情味。2000年左右,“创业之初就进入企业的两个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是没有社保可言的。王健林说,为了给这两位“创业元老”治病,“多少钱都花”,“一个人花了200多万元,一个人花了100多万元”。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万达还年轻,才发展十多年,当发展到三四十年,达到几万人规模,很多人老了、退休了,医药费怎麽办。”於是,王健林给企业定下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的发展方向。

那麽,怎样才能实现现金流的长期、稳定呢?经过开会研究,万达决定做商业地产,王健林的'思路很简单:“因为盖房子我们明白,招商经营业务虽然不明白,但可以招明白人来。”他说,这是决定了万达正确发展方向的“遵义会议”。

裼昧苏确的商业模式之外,万达的核心竞优势自然而然地也就树立了起来。万达定下做商业地产的方向之後,迅速确立了“傍大款”的想法:“在这之前,万达也做过一些收租物业,有七八个小型商场和酒楼,但经常欠租,逼得我们成立了一个收租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提出,收租物业一定要找实力强的租户,要向世界500强收租,K且决定从沃尔玛开始。”

万达当时还是个小公司,为了取能和沃尔玛这种大鳄合作的机会,王健林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他先和主管发展的沃尔玛副总裁反复强调万达有好的条件,最终使得对方同意先做一个项目试试。然後,王健林又亲自去深圳,数次[说沃尔玛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历时半年多,前後几十次的[说,沃尔玛终於答应和万达在长春合作第一个万达广场。第一个项目成功之後,沃尔玛同意继续合作,等到做第五个万达广场的时候,沃尔玛才终於同意签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从此拉拢了更多跨国企业跟与万达合作。

事实上,这些年来,万达已经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中,尝到了不少甜头,K以迅猛的速度加快地发展了下去。但王健林对子承父业的传统思维,另有一番见地。他对儿子王思聪,一再强调不会把财富留给他,鼓励他走出万达自行创业,将来如果能力达不到继承家业的要求,就聘请职业经理人,K不会强求他成为下一代万达“掌门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