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网友发布 2023-07-29 15:06 · 头闻号影视娱乐

1937年7月7日夜

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歌最初的词句,是以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的事迹鼓舞该部抗战,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便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初期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在全国可谓如雷贯耳。二十九军的前身最早是冯玉祥的起家部队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该部长期驻扎在贫寒的西北地区,装备差,士兵成分却比较淳朴,冯玉祥也特别强调肉搏训练。在1930年的蒋冯阎大战中,西北军被蒋介石打败,冯玉祥的基本部队被南京政府收编,给了一个第二十九军的番号,但在待遇和供应补给方面一直受到歧视。1933年初长城抗战开始,二十九军担负了喜峰口的阵地防御任务,当时部队情况是“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面对日军以空、炮协同的猛烈火力攻击,中国官兵只能依托长城抗击,部队守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很大。

宋哲元奉命防守冷口迤西至马兰关的长城关口

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凌源、平泉战败退兵喜峰口一带的万福麟部,无力再战。9日,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万福麟部和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交接阵地之时,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高地,控制了口门。王长海团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

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口外东北方长城制高点,并有敌步骑500名向喜峰口方面冲击。王团天黑时,潜登山头,以大刀砍杀一批日军,将制高点夺回。当夜,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何基沣二人商议后认为应以夜袭反击敌军,便组织起500人大刀队,于1933年3月11日夜幕降临后直扑日军宿营地。。

大刀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入村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骄狂的敌兵根本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敢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随后支援日军包围而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撤,喊杀之声震撼大地。当时报道是“夜杀敌千余”肯定有所高估,不过日军的确伤亡不小,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也大部分壮烈牺牲。

10日凌晨3时,国民党军队乘黑夜出敌阵烧毁敌行李车数十部,歼敌约500余人

这一仗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赋诗一首称赞: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抗战后期,原二十九军系统部队在国民党最高当局排挤下编制不断缩小,靠着喜峰口、卢沟桥等荣誉才勉强保留下番号。抗战结束后,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只剩下四旅八团,人数不过2万,该部官兵又对蒋介石将他们推上内战前线极为愤怒,长期在徐州以北防地消极避战。1948年11月,在分别于1929年、1938年便秘密加入了***的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这两个军于淮海战役开始时宣布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从而迎来光明的前途。

搜索一下有哪些抗日的电视剧 越多越好

根据剧中线索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后面剧情以李云龙个人的感情线和进修等剧情为主,与张大彪无关,所以没出现。二是有可能在金门战役中牺牲了。

不过以上两种都是推测和假设,张大彪这个人物本身就是电视剧改编加入的人物,没有原著里的结局安排,所以具体原因只有导演知道了。

在《亮剑》中张大彪是李云龙最得力的部下,在前半部电视剧里戏份还挺重,但是为什么到后半部电视剧里却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呢?

张大彪这个角色,在原著小说里是没有的,完全是电视剧改编才新增加的角色,而且把几个配角的故事都集成在张大彪这个角色上。没想到在电视剧里,张大彪这个角色非常出彩,都快赶上和尚魏大勇了,绝对超过后来出现的段鹏。而在原著里,电视剧没有拍下去的情节里,段鹏的着墨很多,是李云龙当军长后,一手建立的军特种部队的大队长。而这支特种部队就是后半部原著小说里的一条重要主线。李云龙死后,段鹏还为李云龙报仇,给逼死李云龙的造反派头目的吉普车驾驶座下装了定向炸药,当这家伙开车时,炸药爆炸,他就像坐了飞机弹射座椅一样,冲天而起,都不知道该算炸死的,还是摔死的,边上人则一点事都没有,只是把另一个造反派头目吓得再也不敢出头露面。

张大彪是电视剧改编增加的人物

按照电视剧里的人物设定,张大彪原来是西北军旧部二十九军大刀队的一个排长,曾经参加过长城抗战中的喜峰口战役。后来张大彪为了安置母亲开小差离开部队,不曾想回到家乡就得知母亲已被日军杀害,为了报仇,于是参加了八路军,成了李云龙的部下,随后在战争中凭借战功,一步步升到了营长,成为李云龙最得力的助手。

在《亮剑》第一集中的苍云岭突围战,张大彪就是李云龙新编第一团的一营营长,绝对是块打仗的料,身先士卒手持大砍刀,带领部队发动冲锋。当李云龙率部突出重围后,发现张大彪没有冲出来,李云龙再率部又杀入重围,救出了张大彪,还亲自背着负伤的张大彪突围,可见张大彪在李云龙心中份量很重,同样也让张大彪成了李云龙的死忠。

李云龙将负伤的张大彪背了出来

李云龙重新出山,接替孔捷担任独立团团长,唯一的要求就是从新一团要回了张大彪,有张大彪在身边,李云龙打仗就顺手多了。

抗战后期,张大彪担任了独立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在独立团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自主发展时,张大彪的一营竟然有了小两千人马,成了李云龙率部攻打平安县城的绝对主力。

张大彪武艺高强,曾经一人单挑两个日军少佐,而且还有很强的指挥才能,在解放战争后期成为李云龙二师的参谋长。如果不死,以八路军的营长,解放军师参谋长的资历,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至少是个大校。

张大彪是《亮剑》前半部分的重要角色,他与魏和尚在剧中的戏份几乎不相上下。不同的是,张大彪比较突出的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而和尚则是更多个人英雄色彩。

李云龙也正是有了张大彪和魏和尚这样的精兵强将,才能有了在晋西北准这样复杂残酷的环境下谁都不怵的底气。看他跟丁伟、孔捷说话时的得意神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下得力,无论是邢副团长,张大彪,还是魏和尚,随便到哪个部队都是能独当一面响当当的人物。

张大彪是李云龙最得力的部下

张大彪为社么在后半部电视剧里没有出现,《亮剑》剧中是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根据各种线索,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因为电视剧的后半都是老李受伤,正好近水楼台先得月追求田雨小护士,接着又是到南京军事学院进修。自然也就没张大彪什么事情了,那也就没有必要再让张大彪出场了。

第二,很多人说他在金门战役中牺牲。解放战争中李云龙的二师原本属于中原野战军序列,后来被调到了华东野战军,而参加金门战役的部队里就有李云龙二师的一个团。只是在真实的金门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干部也不过是团长,没有师参谋长,所以这一说法似乎也不太对。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假设,由于电视剧的后半部里基本上就没有张大彪的什么戏了,主要都是李云龙,毕竟李云龙才是一号男主。只是没有明确交代张大彪最后怎么样了,去了那里。因为张大彪在前半部电视剧里比较突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很多人都很关注张大彪到底去了哪里。

这最主要的原因,张大彪是电视剧改编新增加的人物,没有原著里的人物结局安排,加上《亮剑》篇幅有限,来不及对每个人物的结局逐一交代,其实在整个《亮剑》中,没有交代的人物太多了,张大彪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只是因为他在前半部电视剧里比较显眼,所以这样莫名其妙消失,总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总想能够问个明白。

《雪豹》一个柏林毕业的优秀生从国军团长到八路军团长的成长历程,一个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中国远征军》缅甸战场的国军阵亡了14万《火线》一个保安队成长的敢死连、英雄连《民国往事》大上海三兄弟在抗日时的恩怨情仇,反正都是英雄《战火中的青春》抗日战争前期在东三省发生的有抗联与日军的小规模战斗,更多体现的是智谋《猛犸敢死队》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故事情节,一部国军女子特战队,巾帼不让须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纪念二十九军大刀队以前看了好多,现在一时想不起,不过告诉楼主,抗日的还是国军的好看,因为国军是正面战场,共军只是敌后战场,拍出来的电视剧有点小打小闹。很多重大抗日战役都是国军打的,知道历史的都知道这一点,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拍不出好的历史剧的。所以,以上只是我推荐的,楼主想看更多可以自己搜,一般都很好看。 我又上来补充啦,我又一部最爱的电视剧《兄弟连》一部讲述国共合作的抗日剧,国共两军(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由存在分歧到兄弟同心抗日,一部令人洒热泪、激情澎湃的好电视 哈哈,还有一部《永不磨灭的番号》一部讲述民间散兵游勇组成的民兵队,却逐渐发展壮大为英雄民兵队 这些天过去了,答案不满意吗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