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飘落下来的雪一般都是降自雨层云和高层云。云层中的水汽在凝结核的作用下,形成云滴。当云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云滴便形成了冰晶和雪晶。
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水滴“吸附”水汽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当它们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在条件适合时,可以经多次攀连并合而变得很大,形成鹅毛般的大雪片,就是经过多次并合而成的。
一般而言,雪花既小又轻,它们的最大直径不超过2毫米,最大重量约为0.0002克。
扩展资料
雪的形成条件
1、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2、空气有凝结核
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百度百科--下雪
天上降雪和霜雪。天上降雪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的雪应该来自霜雪。因为雪山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全年大部分时间处在零度以下,雪山上每天都会形成许多的霜雪,因此,雪山上的雪主要是由霜雪形成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