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在用从业者心态考虑职业问题。
最近工作上稍有空闲,我就在想该学习哪一门新技术来支持现有的项目。虽然目前来说项目稳定并不需要作什么改变,但作为技术人员来说,有惯用思维,不掌握点新技术没安全感,会感觉自己落后了而产生技能压力。但是又在想,毕业这么多年,年龄每天都在增长,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一直学习新技术也不是办法。技术更新速度太快,精力哪够分配?为何不想下自己以目前掌握的资源是否有创业成功的可能。我以前为什么没有好好考虑过创业?
真的是心态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我就是个老老实实的从业者。
我所谓的从业者,指上班族,为别人打工。而创业者,是自己创办公司,为自己拼搏。
我所见过的从业者可分为三类人:
#安分无追求的务实派
#努力往上爬的实力派
#跳出去拼搏的创业派
我算是个实力派。我看不惯务实派,在公司日子混久了早已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上班迟到下班准时走人更是一贯作风,春去秋来青春流逝却收获甚微。我也羡慕创业派,有勇气在公司掌握了部分技术和流程的情况下,敢于冒高风险出去拼杀。
我几年前也曾经想过出去创业,拿着手头上的资源,再找上周围几个同事,拉上点小资金出去创办公司。但是大家能接受创业公司的低工资者寥寥无几。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创业的心态准备,有的只是觉得目前工作并无机会,创业成功了也许还能爆发一把。但是前期的低工资压力还是挺大,占有些很少股份也还是很虚的东西,他们会感觉这是在给他们画饼。现在很多毕业生工作没几年,被不断高涨的房价逼得也当了房奴。一旦买了房子,有了房贷压力,更不敢出来创业了。反而是过了30岁以后的人,出去创业的欲望越来越大。过去这几年,看到太多创业失败的团队,日夜奋战并不比在公司加班轻松,最终还是曲终人散,为了生活各自离去。也有个别成功的创业公司,收获颇丰,拥有巨大财富,两者差距甚大。自己好好准备好,要是真的创业成功了呢?
再回想我自己的情况,我要是具备创业者心态,我不会还在考虑要学习哪门新技能用到项目上,而是应该想想我目前掌握的资源,思考创业还欠缺哪些东西,如何在不离职的情况下先铺垫好条件,把创业基石铺得更牢固。只有准备好了,东风一到,便能立刻起飞。
从一个从业者转变成为一个创业者,得先做好充分的失败的准备。没有了后顾之忧,你才能笑着踏出公司的大门,进入创业大门,未来之路也许黑暗漫长艰苦难行,但不走上一回,岂不可惜。
初次创业应该从哪开始?
从创业动机和结果来看创业企业包括生活方式型企业、薪水替代型企业、创业型企业。
1、生活方式型企业:以独立、自治和自主控制为创业基本动力的企业,创业者重视有效而舒适的生活环境。2、薪水替代型企业:能负担起企业所有者类似于他们在普通工作中所得收入水平的小企业。3、创业型企业:是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关注的焦点,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与流程等全面协同创新,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
现在国家提倡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青年想加入到创业大军的行业中来。随着信息的普及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创业越来越成为一件可能的事情。初次创业应该如何开始呢?笔主根据经验写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创业和行军打仗一样。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你要有资金,资金未必很充足,但是要足够支持你到能够周转。要保留必要的吃、喝、穿等资金。甚至要预留出交际、生病、办事等余钱。
2、早做准备,以策万全
抓住一个项目,做个项目计划书。是否可行在心里演示一下。笔主想到的就是中老年项目,如今国家中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消费能力比较低。他们认可的产品比较少,而且保健品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中老年项目不受创业者看好。这时做一个计划书是非常必要的。
3、狡兔三窟,风险分担
有了资金和好的项目计划书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凡做事不可一棵树上吊死。众所周知,生意最好是一个人说了算,但是很多人会选择把风险降到最低而找人合作。因为创业风险比较大,能有多分担风险的方式,尽量在最小损害利益的前提下找人分担风险。
4、用心做事,良心做事
很多人半途而废是败在急于求成,也是败在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客户的感受。只有用心做,本着良心做事才能有最好质量,起码能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感。抓住了客户,才能带来利益。以次充好的产品会使你的客户越来越失去信任。
人的一生尤其是男人总要创业一次,这样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多去和身边的人学习一下,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创业成功的。记住创业永远是为了客户,客户的认可才是创业的终极目标,否则创业就没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