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线切割机检查故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大类:
1、整机部分检查
1)电源
检查进线电源的电压波动应在±10%范围内,同时检查高次谐波的严重情况、功率因素的大小以及是否需安装稳压电源等。
2)电极丝
电极丝的质量、安装、保存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加工后工件质量的好坏。加工较厚工件时应选用较粗的电极丝,有利于排屑且可提高其张力;检查电极丝安装过松或过紧时,都容易造成断丝;检查电极丝安装的位置若偏离中心位置或不在同一平面内,极易被卡断或夹断;检查电极丝的保存应该规范,受潮、氧化、暴晒后会导致电极丝变脆。
3)控制柜
控制柜应注意防尘防潮。积灰受潮时会造成电路板腐蚀以及短路或断路现象,进而损坏电子元件等,甚至整张电路板报废。
4)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切割加工液
切割加工液的作用是帮助冷却、洗涤、排屑,加工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后工件质量的好坏。线切割加工液不应过黑,且不应有异味。否则,其综合性能变差,易导致断丝。
2、易损件检查法
设备长期运行后,出现的故障大部分都是由于易损件的损坏而造成的。易损件主要有导轮、挡丝装置、断丝保护挡丝体、导电块、缓冲垫、行程开关等。
1)行程开关
行程开关在频繁的挤压后,很容易损坏或接触不良。当行程开关出现故障后,接触器不能断电,从而引起运丝电机不能换向。有的线切割机将行程开关另一对触点作为断高频的控制信号。当行程开关接触不良或损坏时,就会出现换向不能断高频现象。
2)导电块
导导电块极易损坏,若被割成深凹槽或表面氧化等,都会导致导电块与钼丝接触不良。当接触不良时,可能会导致高频脉冲电流很小,甚至没有高频脉冲电流输出。
3)导轮
导轮位置不对,无法加工出合格工件;导轮不转,表面磨损加剧,导轮表面很快就会被电极丝割成凹槽。若凹槽较浅,当电极丝有较大的抖动时,会使电极丝局部过分靠近工件,从而使放电电流过大或因拉弧而烧断电极丝,同时切割面表面质量变差;若凹槽较深,高速运动的电极丝在轻微的抖动下,就会被凹槽两壁夹断。
4)挡丝装置
挡丝装置主要是用于定位钼丝。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挡丝装置中的排丝柱是否贴近电极丝,排丝柱是否被割成凹槽。
5)缓冲垫
缓冲垫在换向时起缓冲作用。检查时要倾听走丝机构发生的声音,尤其是换向时的声音。如声音异常,伴随振动很大,一般来说,就是缓冲垫已损坏。
如果未行切割就短路,可能是工件装夹台绝缘性能不好;有隐闭的短路接触,可能线路,可能是工具或废料的误接触。
如果切割过程中短路,可能是正负极反接;切割电流参数设置有问题;材料有问题;高频电源出故障;丝筒电刷电阻过大;取样跟踪速度过快;切割液浓度过低等等。
由于电极和电介液的汽化,形成一个气泡,并且它的压力规则上升直到非常高。然后电流中断,温度突然降低,引起气泡内向爆炸,产生的动力把溶化的物质抛出弹坑。
然后被腐蚀的材料在电介液中重新凝结成小的球体,并被电介液排走。然后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
扩展资料:
低速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以铜线作为工具电极,一般以低于0.2mm/s的速度作单向运动,在铜线与铜、钢或超硬合金等被加工物材料之间施加60~300V的脉冲电压,并保持5~50um间隙,间隙中充满脱离子水(接近蒸馏水)等绝缘介质,使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彼此被消耗、腐蚀。
在工件表面上电蚀出无数的小坑,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达到加工物被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要求之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的产品。
精度可达0.001mm级,表面质量也接近磨削水平。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而且采用无电阻防电解电源,一般均带有自动穿丝和恒张力装置。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小、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但不宜加工大厚度工件。由于机床结构精密,技术含量高,机床价格高,因此使用成本也高。
百度百科--电火花线切割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