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首歌曲,可以先创作出曲调尔后填入歌词,也可以为写好的歌词谱曲,我们大多习惯于后者,因此,要想写一首歌,首先接触到的是歌词,那么就要对即将进行二次创作的歌词有所认识。 一 、什么叫歌词? 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的,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曲调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节拍、乐句长短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与诗不同,它要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句式长短上,诗虽有长短句,但以五言、七言为基本句式,而词则大量采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再则,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二、 歌词的分析 1、 当你阅读一首歌词时,你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被它所感动,其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首先要分析它的内容,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反映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哲理,提倡了一种什么精神,是否健康向上等等。 2 、 看它是一种什么情绪,从大处分有喜、怒、哀、乐四个方面,但要分得更细腻些,是偏抒情的?还是偏激情的?一定要把握住词的基本情绪。 3 、 从人物上看,有工农兵学商各个行业,男女老少之分,要注意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4 、 从形式上看,一是看它的整体结构,进而决定其曲式,二是看它的格式,分析其长短句,以处理好乐句,并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5 、 从风格上看,一般来讲是要求歌曲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特色,但具体到一首词就需要分析得仔细些,在设计音乐时,要考虑到是民族风格浓些好,还是淡些适宜;应该突出哪个地方的风味?同时要注意采取与词的风格相一致的音乐风格。 6 、 要考虑到歌是写给什么人唱的,如果侧重于歌唱家演唱就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运用,假如是写给大家唱的,难度就不要过大,要容易上口,并注意歌曲的适应性。 7、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三种唱法,即:民族、美声、通俗,要看歌词适于哪种唱法,以便在音乐写作上突出某种唱法的特点。 8、 特别要注意词的质量,不然费力写好了,因为词有问题而把歌给否了,那是很可惜的。 9 、 根据音乐的需要,对词要给予必要的裁剪、修饰。 下面,我再跟大家谈谈关于谱写歌曲的几个步骤和作曲时容易出现的几个毛病。也希望广大音乐爱好者都能集思广益,把自己在学习中领悟到的独特见解和遇到的问题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学习和参考。 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其写作次序一般是:先写好音乐主题,把头开好;继而予以发展;最后通过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乐形象。这三步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 音乐主题主题的创作和发展 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常是作曲家在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下写出来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意义也比较完整。 乐曲一开始,往往就是音乐主题,偶尔也有经过引子才出现的,因为它是形成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很重要,因此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应把精力集中于此。 主题的构成,就乐句的句数来看,常由两个乐句组成,也有由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乐句构成的,它常结束在调的主音上,(或三音、五音上)即结束在主和弦上,大调是1、3、5,小调是6、1、3,,有一种结束感、段落感。 主题核心是主题的一部分,多在开始的地方,常见的是一或两小节,有时是一个乐句,整个主题常由此核心延展而构成。 主题的构成除调性、节拍、速度外,主题节奏、主题音调、主题的伴奏背景及主题音色、音区等是形成主题个性的重要因素。 作曲者拿到一首歌词后,一般需要朗读几遍,这时不要拘泥于歌词朗诵的节奏,也不要拘泥于歌词中某一词句的描绘,而应集中考虑怎样刻画全歌曲总的音乐形象,对歌词所提供的意境,最深情的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中外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乐曲,仅就某一位作曲家来看,如冼星海等,他们创作的音乐主题,首先是主题节奏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总是各具特点,极为丰富多彩。这一点十分值得重视。 主题节奏在整个作品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突破创作上的一般化,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为此,一是自己的思想要有深度,感情要丰富;二是向中外名曲学习、借鉴,融会贯通,勇于创造;进入创作时,在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上,首先要善于在几个小节的音乐中就刻画出一个鲜明动人的“浮雕”--不一定复杂,但一定要有个性,进而在全曲中使它有机的贯穿着。 有的作曲者所写的主题常还流畅,但缺乏特点,就音调方面看,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适当压紧的级进,因而也就没有富有个性的跳进(所谓级进是指按音阶、调式中音的自然次序,逐级上升或下降如1-2-3。跳进一般是指相隔四度以上的进行如1-5;2-6等)或是虽出现有情趣的跳进、较优美的乐汇,但没有抓住它作为乐思发展的契机,使整个音调象流水帐一样平铺下去了。 初学作曲者一般多是从抒情性的歌曲入手,尽管只是一个抒情性就有千差万别,写好了并不容易,但仍应看到,还有其它性格的乐曲--通过各类型的音乐主题,有待自己去理解、学习和实践。 二、 作曲的基本步骤: 1 、 选好歌词后,要反复朗读,尽力挖掘其内涵和内在的节奏律动与旋律线。 2 、 选中一首歌词后要酝酿情绪,依据词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某些生活体验进行联想,这虽然不是机械的,但生活对于一个曲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写一首儿童歌曲,如果作者没有一颗童心,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是一个把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升华为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否则就算是写出作品来也不会感人的。 3 、 捕捉音乐主题①,对此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有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有的是当灵感的火花闪现的一瞬间及时的捕住,进而发展成全曲。 4、 勾画草图。每当抓住一个动机,最好是一口气把旋律线拉出来,就象画家勾草图一样,大致画出个轮廓,尽管这样画出的旋律可能是粗糙的、松散的、无章法的、不规则的、即兴式的,这都没关系,只要把框架搭起来就是完成了重要的第一步,而且这往往是作者最冲动、最真挚、最直接的感情爆发,是从心底深处流出的音符。 5 、 写出草稿后,要反复哼唱、推敲、修改。然后打着拍子唱,以确定音符时值和乐曲节拍的准确程度,还要在乐器上试奏几遍,使音高准确无误,如果一下拿不准,就放一放,等头脑冷静下来再拿出来推敲、修改,千万不要轻易定稿,也不要轻易拿出去,以免留下遗憾。 三 初学作曲是容易出现的毛病 1 、音乐语言不新,缺乏新意,总好象是“似曾相见”。 2、 故意滥用一些技巧,生搬硬套。 3、 写的曲调过于方整,过于对衬,致使曲作刻板、呆滞,缺乏艺术感染力。 4 、没有音域意识,音调越写越高,漫无边际。 5词曲结合得不好,不注意词语的四声与歌词本身的曲线美,重音安排不当,有严重的“倒字”现象。 6、 把握不住音乐风格,把通俗歌曲写成严肃的颂歌。或者风格不统一,前后游离,不象是一首歌。 7 、音乐形象不鲜明,把儿歌写成了爱情歌曲。 8、 一字配一音,过于紧密;或连续多音配一字,过于松散,分不清句子,抒不出情感,不给演唱者留换气的气口等。 9 、主题不鲜明,个性不突出。即或有个主题,但得不到发展,或各乐句节奏雷同,单调呆板,或各乐句没有联系,杂乱无章。 10、 过分拘泥原词,不知重复某些词,不会用衬字、拖腔等手法来推动旋律的展开。 11 、记谱不准确,听觉是3/4拍子,记的是2/4或4/4拍子。 12、 歌谱抄写不规范,如:过门不用括号,缺少连线、速度、表情、调性、力度等标记,一小节分行抄写等等。 我国著名作曲家秦西炫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激情而想写好作品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技巧想写好作品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创作--学习--再创作,如此循环不已,是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
写歌词的技巧和方法知乎
1、增加生活积累
不但要对各种人、各种事善于体察、分析,还应对美好的大自然——山川、田野、大海、江河、风、花、雪、月等等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这样,当你想写有关题材的歌曲时,才不至于脑子空空,毫无联想。
2、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
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而音乐则需用乐谱记录下来的。因此,歌曲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乐理知识,青少年朋友应在这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有相当的文学基础
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因此,歌曲作者的文学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歌曲的创作质量。要热爱文学,关心文学,并不断提高自已文学水准。对于小说、报告文学,并不断提高自已文学水准。对于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尢其是诗词应给予很大的关注。
扩展资料
一个完整的音乐制作环节包括:作词、作曲、编曲、录制母带、混音。
1、编曲:是指结合音乐制作的编配方式。它并非只是从乐器、音色搭配的角度为乐曲进行的编配,也不是单指用电脑及软硬件实现音响效果的制作。
2、混音:是音乐制作中的一个步骤,常常也会缩写成MIX。是把多种来源的声音,整合至一个立体音轨或单音音轨中。这些原始声音信号,来源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乐器、人声或管弦乐,收录自现场演奏或录音室内。
3、录制母带:首先分音轨录制,人声和每种乐器都要独立录一条音轨,之后由混音师将所有音轨混缩为一个音频文件,之后对此音频进行的处理就是母带处理。原始录制、经过编辑好的高质量、用于生产制作音像制品的磁带或光盘,称为母带。
总有一些爱好歌词的朋友问我,怎样写好歌词,有什么诀窍?从我第一首正式发表的歌词《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直到现在,我在歌词创作的路上走了差不多十八年了,发表的歌词也差不多有七八百首了。仔细想想,一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有过山穷水尽,也有过柳暗花明,说不完的酸甜苦辣,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如今趁着跟朋友聊天的机会,把平时各种片断的想法集中起来顺便说一说,也算求索,也算是经验吧。
什么是歌词?我认为歌词就是:可以唱的诗。一首好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而一首好诗不一定就是一首好歌词。歌词与诗的区别在于,歌词是大众效应,广场效应,你呼我应,一呼百应;诗是小众效应,心灵效应,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圣经。我主张把歌词当作诗来写,写出诗意,写出意境;但不主张写成散文诗,写成朦胧诗,更不能写成语言晦涩难懂的诗。我赞成瞿琮先生的意见:歌词是口头文学,口口相传。上品歌词,第一是口语,第二是口语,第三还是口语。
我认为,歌词的价值在于以真写真,以爱生爱,以善激善,以美育美。歌词有三忌,一忌假,二忌大,三忌空。假者,虚情假意也。大者,小题大作也。空者,空洞无物也。我们发现,产生概念化歌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生活。那种标语口号式的歌词,浮夸虚饰的豪言壮语,没有生活细节就没有筋骨没有温度,也就不接天光不接地气。
情景结合是什么意思?我理解就是诗情画意。以景出情,借景抒情,景在情中融合,情在景中升华,达到自然流畅、天人合一之目的。歌词只有插上音乐的翅膀才能飞起来,因此歌词要特别精短简洁,把空间留给旋律,把时间留给听众。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八个字,同样适于歌词写作。胡适先生说,所有的花样都来自民间。这是一个被古今中外文艺创造证明了的真理。任卫新先生在他的博文中引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文人的笔是写不过民歌的。我一直认为,风自民间来,高手在民间,真正的艺术扎根于民间土壤中。那些传承百年至今仍然鲜活如初的民歌,茉莉花,龙船调,小河淌水,康定情歌等等,当代词作家读了唱了想了必然会惭愧不已。
四合院在北京是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悲欢离合中,人情故事里,从中感受中国式诗境。一首好歌就是一个“四合院”:词好,曲好,编得好,唱得好,四好合一,传遍天下。
歌词短小,用好动词特别重要。一个动词用活了,一个句子就鲜活了。比如,“谁的姑娘开成一朵花,谁的茶园为她当陪嫁,谁的茶歌年年发新芽,谁的茶香翻过了山垭。”(甘茂华《我的茶乡惹巴拉》)山寨的茶香,可以用飘过山垭,吹过山垭,送过山垭等,这里用“翻”作动词,不仅将茶香拟人化更显生动,而且突出了山区的特点。又比如,“乡音晾在风光里,乡情总也亲不够”,其中的“晾——乡音”、“亲——乡情”,打破了常规的词语搭配,从而产生了陌生化效果,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运用比喻或者象征的修辞手段,必须注意三点,一要准确贴切,二要形象生动,三要新鲜有味。比如,“扯起喉咙喊太阳,喊醒了满山的杜鹃花”,“喊出了万把金唢呐,喊出了一个金娃娃”(甘茂华《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歌词选择“金唢呐”比喻万道金光,“金娃娃”比喻金色圆满,用“喊醒杜鹃花”象征山里女人的觉醒,用“喊太阳”象征山里女人对幸福生活的呼唤和向往,用得巧妙、新奇。
怎样做到诗情画意?文无定法,各有创造,略举几例,仅供参考。第一,白描写生法:对照生活作画,诗意潜流其中。如怎样概括秭归的历史地理文化,用实话实说的四个句子白描,“一开门就看见三峡大坝,一推窗就抓来白云一把,一开口就唱起船工号子,一抬脚就走进屈原老家”(甘茂华谭斌《邀你到秭归》)。第二,仿古诗词法:仿效古体诗词,表达风情诗韵。如《青花瓷》《涛声依旧》,如“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第三,方言俗语法:日常精彩俗语融入歌词,点缀生活画面凸显情感力量。如原来流行在宜昌的俗话“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宜昌的小嫂子最有味”,我将它稍加改造,直接写进歌词,变成了“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三峡的姑娘最有味。不打粉来不描眉,岩缝缝的花朵自然美。”又比如,“山里的汉子敞开怀,敲起琴鼓劲逮逮。琴鼓就是那烧春的火,雷打一声天地开。”(甘茂华《敲起琴鼓劲逮逮》)其中的三峡地区方言“劲逮逮”用在歌词中,充分表达了浑身充满力量的劲头。第四,警句格言法:总结生活经验,创造金玉良言。如,“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阎肃《敢问路在何方》)。第五,现代诗歌法:学习现代诗歌写作方法,运用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段,让歌词诗意盎然。如,“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可是你的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晓光《我像雪花天上来》)。第六,虚实结合法:将生活的现实与诗意的浪漫相结合,张驰有度,想象丰富,歌词更具张力。如,“背篓背过巫山云,脚板踩过香溪水,白天跟着太阳走,夜晚陪着月亮睡。”(甘茂华《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歌词的背篓、脚板、白天、夜晚都是写形象,是实写,有声有色。而后半句背过巫山云、踩过香溪水、跟着太阳走、陪着月亮睡,是写意,虚写。这样虚实结合,就把三峡姑娘的美好形象抒发出来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方法,不再举例说明了。
既然要创造诗情画意,当代歌词就必须兼容并长,既要向现代诗学习,也要向古体诗词曲赋学习。虽然不受诗词格律的束缚,但在结构、节奏、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从古体诗词曲赋中仍然可以汲取多种营养。比如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俗称颔联(第三、四句)、颈联(第五、六句,又称腹联),惯例讲究一虚一实、一情一景、一大一小、一远一近、一比一兴等等,就是要求两个句子要有参差对比,内容变化才会灵活,不虞板滞。这对歌词写作就有极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首歌词好不好,怎样评价它?在我看来,有四项基本原则:文学的诗意原则,音乐的唯美原则,文化的受众原则,思想的境界原则。也就是说,一首好歌词,具有诗情画意,符合音乐的审美标准,从接受美学上考虑文化的大众性和传播特点,在思想境界上有所升华。选材决定一个词作家的格调和品味,思想境界则决定一个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文学性和艺术性,是歌词的两个轮子。有了这两个轮子,歌词就能走到海角天涯。
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对歌词写作不一定有用,个人所见,姑妄言之,只当是和朋友们喝酒聊天,说的是酒话罢了。也算经验,无需深究,风吹过耳,干杯干杯!
甘茂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散文家,词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奖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已出版各类文学著作13部,获得湖北文学,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国家文化部新人新作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巜鄂西风情录》巜三峡人手记》巜这方水土》等。歌曲代表作《山里的女人喊太阳》巜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