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歼灭袁绍主力,奠定了重新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极具里程碑意义,其胜利不是偶然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军统帅曹操和袁绍的个人对决,性格决定了命运。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具体反映在用人和决策的差异上。曹操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首要在于其高瞻远瞩的用人哲学,关键时刻得到对手的关键人才,双方一得一失,大大缩小了差距。在知人善用方面,曹操比诸葛孔明也不遑多让。
一、实力对比
袁绍摩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实力远远超过曹操。文有田丰、沮授、审配、许攸等谋士,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诸将,辅以七十多万大军,令人闻风丧胆。
官渡之战开打前,因双方实力悬殊,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必败,曹操不少部将以及大臣,甚至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以后就归顺袁绍。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之下,曹操硬是以区区七万军马,以一当十,以小博大,力挽狂澜,全歼袁军。袁绍占尽天时,离胜利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到头来却落个满盘皆输。有人说,是因为袁绍自己犯错,所以曹操才得以取胜。此话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曹操也出昏招,并错失战机,则胜利之神同样不会青睐曹操。演义里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赤壁之战周瑜大破曹操83万(真是风水轮流转),陆逊夷陵大败刘备70万。
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处于绝对优势的一方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可见兵力多寡不是决定胜利的最关键因素。俗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统帅的指挥才能才是决定整个战局最后走向的关键。而主帅的指挥才能又具体表现在其用人方面。从很大程度来说,官渡之战是双方文臣武将斗智斗勇的综合比拼,这又反映在双方主帅的筹策和拍板上。双方都不缺乏谋士,本人甚至认为袁绍的智囊团更胜一筹。曹操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兵少粮缺),竟然胜出,这和其高超的用人之道分不开。反观袁绍,基本上是在浪费人才,糟踏人才,自掘坟墓。
尽管兵力非最关键因素,但不等于说不重要。袁绍虽拥有七十多万大军,但排兵布阵,有时显得小气巴叽,令人困惑不解。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仅遣5千军劫寨,1万军救乌巢。曹操有7万精锐南军,倘若倾巢而出劫粮,那么蒋奇仅领1万军马去救乌巢,岂非飞蛾扑火?倘若曹操对守寨有所防备,那么张郃、高览的5千军马劫寨,岂不成了自投罗网。更莫名其妙的是,在人选问题上,袁绍简直稀里糊涂。张郃、高览极力反对劫寨,力主率军急救乌巢,但却被派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劫寨,而另遣蒋奇去救乌巢。须知乌巢关系重大,攸关全局胜败,非倾力抢救不可,而劫寨毫无把握,纯属押宝赌运气,两者孰轻孰重,袁绍居然搞不清楚。
二、用人之道
论才能,曹操强于袁绍是事实。早在官渡开战前,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分析相当客观中肯,根本没把袁绍放在眼里。操自诩为“胸怀大志,腹隐良谋”之英雄,而今以官渡之战视之,倒也恰如其分,并非吹牛。袁绍的屡屡失误固然显示了其自身能力不足于成事,而曹操在弱势之下能临危不乱,出手果断,成功扭转战局,确是下了一盘绝妙好棋。
曹操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速战速决,因为粮草不足以支持久战。官渡第一役,曹操发动强攻,结果受挫。袁绍利用绝对军事优势,急于消灭曹操主力,因此也积极采取主动进攻。面对袁绍七十多万大军的强大攻势,曹操的战略意图被有效扼制,甚至被动挨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曹操逐渐陷于粮草不敷的困境。饿则思变。其实曹操也一直在思索蛇打七寸的点穴战法——扼住对方生命之源,袁军不战自溃。然而曹操深知粮仓重地,攸关整个战局,袁绍必派重兵把守。而且,袭击乌巢之路必经袁军别寨,被敌军发现的风险极大,搞不好会被首尾夹击,偷鸡不着蚀老本。曹操在等待机会。许攸的倒戈非常及时,曹操终于摸清了敌军底细,也找到了应对袁军盘查的办法,下定决心放手一搏。在这个重要关头,袁绍出了大错,而曹操则捉住了战机。这是曹操获胜的关键,谁在粮草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握有主动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也许有人认为,刘晔造发石车破箭雨才是曹操获胜的关键,个人觉得未必。刘晔的两个好点子帮助曹军站稳了脚根,但仍不足以成为取胜关键。袁绍的箭雨和地道战,是主动进攻招数,而刘晔的霹雳车和掘长堑,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见招拆招,属于被动防守。刘晔的计谋使双方很快地进入了战争的相持阶段。决胜阶段在于乌巢一役,曹操亲自率领5千精兵实施突袭,可见此战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在于许攸加盟曹操阵营。双方都在打粮草的主意,谁先把对方饿晕了,谁就胜利。这个时候,许攸投奔了曹操。可以说,袁绍连出昏招,已经不知所措。该关进监狱的不关,不该关的却关了。既然已经怀疑许攸暗通曹操,那就该把他关起来防止叛逃才对,而不是故作大方说什么“本欲便斩汝首,反道吾不能容物,权且寄头在项”,人家田丰、沮授只是好意劝谏,充其量态度消极点,并无里通外敌的嫌疑,却关得毫不犹豫。许攸给曹操支了个好点子:伪装蒋奇军护粮,趁机瞒过袁军巡查。曹操依其计而行,最后成功烧掉乌巢粮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体现了曹操高人一筹的判断力。张辽等人对许攸不放心,生怕有诈。曹操却认为许攸如果说谎,他不会留于曹营军中(除非他不想活了)。另外,曹军的缺粮状况也不允许久守,所以必须想法让对手先揭不开锅,而许攸的计谋来得正是时候。当然,曹操对自家老巢也做了万全防备,否则让郭图这竖子成名了。
曹操在官渡,用人和纳谏方面表现相当突出。这是徐庶诸葛亮周瑜亮相之前,曹操发挥最为出色的一次战役,堪称完美。这应该也是曹操一生中最精采的篇章。
白马和延津。在这两役前哨战中,曹操爱才的良好习惯最终得到了丰厚回报。程昱向曹操献计,请关羽出战。曹操对关羽又爱又疑,起初有点犹豫不决,其实曹操心里很清楚,如果关羽胜了肯定待不久,高官厚禄留不住他的心。其时曹营似已无人可敌颜良,权衡得失,曹操终于下了决心。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结果,袁绍麾下第一大将就这么过早地报废了。紧接着没多久,第二大将文丑也命丧关羽之手。袁绍失去左膀右臂,攻击力锐减。倘若颜良和文丑还活着,袁绍在调兵遣将方面则从容多了,这两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将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吃尽苦头,胜负难料。使用关羽的结果,是失去关羽。但这已足够确保官渡之战,曹军在武将大比拼中处于优势地位。自颜、文亡后,袁绍用兵开始捉襟见肘。韩猛押送粮车半路被劫,非战之罪,结果被打成小军。正是用人之际,却如此浪费人才。袁绍摩下的著名将领,张郃、高览、韩猛、蒋奇和淳于琼,张、高降曹,韩猛贬为小军,蒋奇死于敌手,淳于琼挨曹操整容后也被袁绍立斩,武家班底挥霍殆尽。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