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苏南模式?这种模式有哪些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网友发布 2023-07-25 13:28 · 头闻号公司管理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名称来源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苏南模式”。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积极方面第一,乡镇企业可以从不多的社区积累中获取原始资本,并可以依靠“政府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廉价使用社会区内的劳动力,从而带来创业成本的节约。第二,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身份和信誉,为企业取得计划外的原料,促进产品销售和处理商务纠纷,并帮助管理人员规避来自于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视方面的风险,这也是许多私营企业宁愿放弃部分财产控制权和收益权,争当集体企业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生产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第四,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人们的产权意识、竞争观念比较淡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此时兴办社区成员名义所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比较容易接受。此外,政企关系不明、社区成员共担风险的特性,客观上也使社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敢于大规模举债,上一些技术含量高但风险大的项目,使苏南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组织规模化方面领先温州地区。但这种模式带来的长期结果是,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的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1998年,随着中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消极方面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实际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种乡镇的“地方产权制度”、事实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同时产生低激励和负激励效应。但改革初期大量经济空隙的存在为包括苏南地区在内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南地区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那段时间,企业的部分利润被用来建学校、建乡村养老院,农地也被集中到种田大户。政府干预的结果,使乡镇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政府职能和“公共企业家”职能。尽管这种结果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积极的,但政企不分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隐患最终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如买方市场的出现)的变化而使得苏南经济滑坡,人们对苏南模式开始提出了疑问。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益导向”,二是“危机导向”。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是出于危机导向,是迫于经济形势的要求。但由于政府利益的存在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改制远不是一帆风顺。不足之处苏南模式也有不足之处,搞的是来料加工,产业链短,对外资依赖程度大,各地政府为吸引外资相互内斗,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转移,老百姓并不十分富裕,苏州的外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的配角地位,而苏州为之配套的民营企业又沦为配角的配角。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丹徒迎难而上、跨越发展的一年。在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过去的一年,结构调整趋优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可比增长13.5%,人均GDP达到5.1万元。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8亿元,分别增长42.8%和21%,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分别增长34.4%和30.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比例调整为5.5:60.5:34。工业经济稳步回升。预计实现定报工业销售收入340亿元、利税32.5亿元、增加值90亿元,分别增长21%、42.1%和15.3%,其中利税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工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性投入76.6亿元,增长42.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5家,销售超亿元企业达71家。经济转型力度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沃得重工、捷诚车载等科技型企业增势强劲。江苏申模院士工作站获准设立,辛丰成为全省首批创新专业镇,谷阳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建成投运。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新立市以上科技项目32项,获助科技专项经费2497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亿元,增长48.6%。农村经济提速增效。全年粮食增产增收,高效农业显精显特。4个万亩、26个千亩工程全面建成,新增高效农业3.6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6.8万亩。长山生态农业园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78个,流转土地2万亩,带动农民增收78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4800万元,治理面积1.9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持续增强,人气商气加快集聚,农工商商业街顺利建成,世纪联华丹徒店正式营业,大型商业网点不断增多。房地产业持续升温,商品房销量创下新高,风景城邦、魏玛假日、圣地雅格等一批精品楼盘深受市民青睐。乡村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辛丰龙恩木屋度假村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家电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9%。

过去的一年,项目建设量质并进,发展活力日益显现。有效投入不断扩大。年初确定的144个项目,竣工53个,开工在建47个,完成投资85亿元,增长40%。二重一期投入30亿元,重装码头基本建成,压力容器厂房进入试生产,二期工程即将开工;腾跃工程机械、铝用阳极、华龙管业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CAD模具、真空制盐、高纯石墨碳材等优质项目进展良好,氢能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国家航天育种镇江基地顺利落户,航天科工、谷阳湖开发等优质项目正在积极跟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批注册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完成工商注册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到外资1.33亿美元,增长17.7%;吸纳民资33.4亿元,增长17.5%。谷阳、上党、辛丰等镇集聚吸纳作用显著增强,高桥、江心、荣炳等地后发争先态势加速显现。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实现外贸进出口3.1亿美元,完成外经合同额1000万美元,营业额1316万美元,新增境外劳务输出690人次。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玻纤厂、电机厂等8家企业彻底改制基本终结,长城大酒店事转企改制取得实效,成功引进大新银行、莫泰连锁酒店等新型业态。卫生系统改革绩效初现,一举扭转了区人民医院连续10多年运行困难的被动局面。财税金融保障有力,部门“零基预算”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得到加强,较好地实现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积极开展,丹徒广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运营。积极抢抓机遇,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施国家拉动内需专项7个,争取上级财政支持2.7亿元。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土地3876亩,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798亩。成功组建丹徒建设投资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上海民生银行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保障了冷遹路、高新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

过去的一年,城乡建设扎实有力,区域面貌显著变化。重点工程强势推进。实行依法、阳光、惠民、和谐拆迁,完成拆迁30万平方米。高新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338省道拓宽改造等重大工程全面铺开,新城范围内一些拆迁遗留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沿江高等级公路、瑞山路东延、辛黄线二期等重点道路竣工通车,冷遹路续建、谷黄公路一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际轻轨丹徒站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苏南运河“四改三”前期工作如期完成。新城公交枢纽站开工建设,上党、上会、宝堰客运站相继建成。新增K218公交专线,连接新城与镇江主城区的九华山路公交开通运行,城乡公交网络进一步扩大。完成新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增人防工程4360平方米。“数字城管”投入运营,城管创优成效显著。区域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启动农民集中居住点16个,建成面积32.6万平方米。辛丰村顺利跨入全省“百佳”新农村行列。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工作全市率先。载体功能日趋完善。新城工业园建设继续加快,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开发区精细化工园、重装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成效显著,区域环境持续改善,顺利通过ISO14001环评体系认证复审。世业洲水系景观工程竣工交付,内环北路、海事综合基地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实施,6平方公里核心区框架基本拉开,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谷阳等镇级工业集中区规划水平和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提升,开工建设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生态建设力度空前。新增绿化面积1.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6%。扎实开展西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强化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2%和4%,单位GDP能耗下降4.7%。秸秆禁烧工作落实有力,被列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生态村、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数量不断增加,世业、高桥、谷阳、上党4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技术考核,建成省、市生态村32个,全国生态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一年,民生建设全面加强,百姓实惠得到更多。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岗位5322个,扶持弱势群体就业6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转移农村劳动力6589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32元。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脱贫攻坚两消除”行动深得民心,21个经济薄弱村和5548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全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净增1423户,新增注册资本3.7亿元。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增长13.4%。惠民工程扎实推进。除华山路步行街建设因规划予以调整外,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上,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一一落实:深入开展“春晖行动”,两次提高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农村困难群众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城镇困难居民不低于2美元的目标如期实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区、世业等6座污水处理厂和9座提升泵站建成投运,延伸污水收集管网50公里,实现集镇成片居住区、公共场所及工业项目污水的收集处理;积极实施凌塘水库等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河塘整治工程取得实效,清淤河道68公里,改造塘坝176座;新建农村道路80公里,改造危桥45座;新建安置房24万平方米,竣工交付15万平方米;冷遹路、沿江高等级公路、辛黄二线等园区主干道路绿化工程全面实施;高资、辛丰区域供水工程正加紧推进,全区基本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积极开展各类社保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75%。财政补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30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全年发放老年补贴1367万元,32000多名无固定收入老年人享受按月生活补贴。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救助实行城乡全覆盖,孤寡、残疾等对象全部落实了分类施助。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1%,“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过去的一年,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和谐氛围更加浓厚。城乡文明显著提升。以“树文明新风、建美好丹徒”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圆满举行国庆60周年歌咏大会和文艺汇演。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群众欢迎。油画《江南五月天》入选“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展”。成功承办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农村文体广场25个。与中国书法家协会、故宫博物院、央视书画频道加强战略合作,米芾书法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资料征集、创建工作提前完成。创成省市级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98个。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兑现,丹徒高级中学扩建组建工作如期完成,顺利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省级考评验收。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全面启动,“户户通”工程加速推进,扩大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125户。人才集聚工程深入实施,引进领军型团队1个、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32名。“世代服务”建设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建成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建设全面覆盖,建成城市社区服务中心,55个村级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创建标准。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圆满完成。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六创”一举成功。执政能力不断提升。注重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切实做到科学施政、依法行政。“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再创佳绩,“先锋工程”卓有成效。建立政府权力阳光运行和大督查机制,重大事项督查坚决有力。“两集中、两到位”继续深化,“效能革命”拉开序幕。开通政府为民服务热线电话,及时办理网上来信,与人民群众联系更为紧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积极支持区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意见88件,政协提案120件。合理引导群众诉求,妥善解决民生难题,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预警、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成功遏制甲型流感等疫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公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区上下用智慧和汗水,在丹徒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了崭新的篇章。一年的辛劳与收获,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后发争先需要理念引领。我们准确把握思想解放这个法宝,越是困难越向前,做到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以开拓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高点定位的目标引领发展,及时确立“均量赶金坛”的新目标,激励全区上下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坚定发展信心,推动科学实践,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攀升,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工业性投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后发争先需要项目支撑。我们坚持“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这个重点,狠抓有效投入,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的一轮轮热潮。最引人注目的二重一期项目快速推进,造就了丹徒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投资最快的“二重速度”。依靠项目和投入的强力拉动,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五大主导产业从量的扩张步入了质的提升。后发争先需要奋力拼搏。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力弘扬创新实干的导向,自加压力迎难而上,敢于打拼化危为机,积极以个性化的手段突破资金、土地、拆迁等共性的瓶颈制约,以务实的作风打赢了各类创建工作的一场场硬仗,争先、勇气、创新、实干伴随我们共同走过了不平凡的2009年。后发争先需要凝聚民力。我们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高度关注民生,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竭尽所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财政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投入达6.4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和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年的团结实干,我们不仅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更多地激发了民心,形成了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一年来,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丹徒”等主题活动的感召下,全区各行各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顶着压力走,迎着困难上,带着激情干,保证了各项工作环环紧扣,共同推动了政府工作的整体进步!

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耕耘的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位老同志,向驻丹徒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注、参与丹徒建设的海内外朋友,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区经济发展还处于量的积累阶段,发展的质态还不优,受宏观环境影响,工业性投入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支撑丹徒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特别是中小企业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还很脆弱;经济结构偏重、大企业偏少、财政总量不大、富民水平不高等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少数部门落实决策不力、服务不够到位,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