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网友发布 2023-07-25 08:31 · 头闻号公司管理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

 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

 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

 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

 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

 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

 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

 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

 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

 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

 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

 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

 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

 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

 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

 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

 2011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

 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

 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

 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

 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

 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

 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

 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

 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

 北纬35?20?,东经107?48?。

 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二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

 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

 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

 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

 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

 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

 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

 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

 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一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

 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

 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

 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

 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

 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一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二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

 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七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一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二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

 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三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2-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

 ?十二五?期间(2012-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

 其中:

 2012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3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4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2-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2-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

 其中:

 2012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3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4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2-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2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2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3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4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2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2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3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4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2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2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3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4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黎敏兰:滋润大山里的“野百合”

一.基本情况

平果县与南宁市隆安县、武鸣县、马山县、崇左市天等县、河池市巴马县和百色市田东县、德保县相邻,平果县与相邻的隆安县、武鸣县、马山县、田东县和德保县既通高速路又通二级路,平果县与河池巴马县已通二级路,高速公路已于2019年12月19日开工(平果至巴马高速过羌圩乡通往大化县,平果县与大化县将通高速公路)。县之间通二级路和高速路使交通更加便捷,给货物流通和人文交流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平果县与天等县高速路和二级路都不通,给双方的货物流通和人文交流带来了影响,每年天等县和平果县互通经商和务工人员达上万人次。现在平果县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工业园区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天等县有好多技术工从广东务工返回,天等县距离平果县较近,可以解决平果县工业园区招工难问题,同时解决二级路沿线农产品的输出问题。

二.案由和可行性

该路的修建,对平果、天等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文化交流往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经调研,2018年,进驻园区企业114家,总投资415.5亿元。已投产企业63家,安排就业人员超过2万人。平果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 .4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2019年平果县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坚持固本培元强工业,发挥铝产业顶梁柱优势和作用,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加快“铝二次创业”步伐,推动铝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拓展、集群式发展。重点推进华磊新材料40万吨铝水,加快建设百矿集团100万吨铝合金加工项目建设,推动广西百矿润泰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高性能铝板带箔项目投产;但是部分企业还存在开工不足、发展不快的情况,除国内外的大环境因素外,用工难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平果县和天等县地理位置相邻,民俗文化相同,平果工业园区企业有许多来自天等县的务工人员,由于交通不便,务工人员不稳定。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解决平果企业用工难的一个途径。天等至平果二级公路建成是天等县通向山外进行货物、商品交易的主要通道,也是天等通向南宁市场的最佳捷径,来往该公路的车辆除天等外,邻近的德保、靖西县以及云南省等地往南宁的车辆大部分也从此经过,车流量较大,建成后平均昼夜交通量达1715车次以上,受益人口达16万人。

三、工作建议

为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当地经济,建议百色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反映平果至天等二级路建设问题,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相关部门实地勘测,修建一条平果县至天等县的二级公路,方便两地物资融通和人文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一年一度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即将启动,在西部计划实施10周年之际,为了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她跟随广西?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校巡讲活动?团将走进广西部分高校,讲述自己的志愿者生活、服务经历和公益感悟等。

她就是?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西部之星?年度人物、第八届中华慈善奖入围者--黎敏兰。

 在当下的中国,与众多人渴望能买得起房子,住上舒适的大房子,或拥有一份高薪职业等梦想相比,每天能吃一个鸡蛋应该不是很大的难题,然而,这却是广西大化?野百合公益联合会?创始人黎敏兰的梦想--?让山里的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

 为了这个梦想,她不断奔波,并一直在路上?

 梦开始的地方--大化

 2008年7月,从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毕业的黎敏兰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选择到贫困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为什么选择(穷乡僻壤的)大化?

 看到瘦弱的黎敏兰时,记者对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择感到好奇,她却说:?我大学的专业是师范类的历史教育学。因为我一直以来就对教育感兴趣,大化的教育现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觉得我的舞台就在大化,所以就开始了前期对大化的调研。?

 大化的教育现状触动了黎敏兰的心,这里成了她的梦想发源地。

 志愿服务两年来,黎敏兰关注瑶山教育和扶贫救助,足迹遍布大化的千山万弄。

 为了解大化山区贫困现状和原因,首次走进峰峦林立的七乡百弄,开展社会调查的黎敏兰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与沉重:山区交通闭塞,群众居住分散。一些学生要翻山越岭、甚至赤脚上学;山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些校点课桌椅已经破烂,讲台是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外出务工人员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

 通过走访交流,黎敏兰了解到很多山区的孩子感到孤独,生活没有着落,情感极度缺乏。

 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帮助山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山区贫困生成就学业。

 因为心动,所以奉献。这就是黎敏兰。

 但是,整个大石山区到底有多少个教学点、多少个贫困生需要帮助?此后,调查走访成为黎敏兰志愿服务的重要课题。

 每到周末,黎敏兰就租用一辆柳州微型汽车,带着一、两名志愿者向贫困山乡进发,徒步进山,走访当地困难群众,访谈?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了解他们的心声。

 陡险的羊肠小道上路石松动,旁边是陡峭的300多米深的垌场。同行的志愿者因为害怕两腿打颤,冷汗直流,只得爬着走。有时进山需要待几天,黎敏兰就随身背着一顶帐篷,与同事白天走访,夜宿老乡家或帐篷。

 山里没信号,她随身带一张大化地图,走访一个山弄、一个村屯,她就在地图上画一个圈。至今黎敏兰走遍了大化瑶族自治县16个乡镇的千山万弄,在地图上画了500多个圈,徒步翻山越岭约5000多公里,深入山区学校100多个,走访贫困生近2000人。

 她就是穿梭于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中千山万弄里的?爱心使者?。

 2009年元旦走访一个残疾辍学女孩姚英妹家的场景,让黎敏兰终生难忘。4岁时,姚英妹被毒蛇咬伤右小腿,由于家贫未及时治疗,小腿肌肉坏死,腿骨断脱。不久父亲去世了,兄弟姐妹多,读三年级的姚英妹被迫辍学。这个残腿的孩子在门口等了几个小时,黎敏兰终于到了,但她的双脚磨破了,流着血。懂事的姚英妹帮着煮饭,并悄悄告诉黎敏兰她想去上学?

 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黎敏兰辗转难眠,她决心让这个13岁的独脚女孩站起来。黎敏兰求助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免费为姚英妹安装假肢,还帮她联系到6000元的生活补助,并10多次翻越山坳走进花围屯,对她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她积极面对人生,还筹钱把她送进了学校,现在姚英妹已读中学,而且成绩很好。说起这些,黎敏兰掩饰不住自己的欣慰。

 当被问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收获或感想时,黎敏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说:?当初是凭着一腔热情,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当上自豪的志愿者。?

 ?如果没有来到这里,我的人生轨迹将会少了一道光环,内心深处会少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对于这份选择,她无怨无悔。

 ?志愿服务--是一种被人、被社会需要的幸福?,黎敏兰说。

 扎根大化,她无怨无悔

 在大山里当志愿者,个中艰辛自不必说,是什么让黎敏兰坚持了下来?

 ?志愿者之路有苦也有乐,有很多人支持我的工作,所以再苦也是值得的。遇到困难时,山区孩子的笑容和纯真给了我最大的动力,使我一直能够坚持下来。?

 ?这些孩子的快乐也感染了我,我的精神生活因此变得很丰1,人生变得很充实。?

 黎敏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时光飞逝,两年的志愿服务期马上就要到了。是去是留?黎敏兰曾犹豫过,但她深知对于大化的孩子而言,?读书,是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捷径。?

 于是,为了实现她帮助这些贫困孩子健康成长,走出大山的梦想,她选择扎根大化!

 2010年,黎敏兰利用父母给她的3万元创业基金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政局成立注册了?野百合公益联合会?,并出任理事长。

 为什么会取?野百合公益联合会?这个名字?黎敏兰讲的一个故事给出了答案。

 2010年春天,黎敏兰到大化县七百弄乡戈丛村看望一个12岁的残疾孤儿。他独自住在山洞里,山洞旁边有几朵野百合迎风招展。顿时,黎敏兰联想到,这些在艰苦环境中仍然积极向上、渴望求知的孩子就是瑶山教育的希望之花,她萌发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山里的孩子像野百合一样拥有烂漫的春天。她决定创立?野百合公益联合会?,为山区孩子送去一缕?爱的阳光?。

 化身慈善甘露,滋润大山里的?野百合?

 ?公益事业是一座桥梁。一端是慈善的甘露,一端是生长在贫瘠而干旱的石缝中的野百合。?这是黎敏兰的心声。

 如何实现这美好的愿望,使山里的孩子在慈善甘露的滋润下,像野百合一样拥有烂漫的春天?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一方面,山里的孩子营养严重匮乏,每天一个鸡蛋成为最大的奢望,于是,黎敏兰就想方设法开展 ?儿童鸡蛋?计划,为贫困孩子提供免费营养餐。

 经多方奔走,?野百合公益联合会?筹措善款,为1000多名瑶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助养了60多名单亲孤儿;资助了5名高中贫困生。

 黎敏兰还积极引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使他们也参与到扶助山区教育事业中来。在她的努力下,中国麦田计划、安典公益、港澳台爱心团、千禾爱心团等各类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到大化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农民工空巢老人的志愿活动,让爱的阳光洒进大化的千山万弄,洒进每位山区孩子的心里。

 她充当?爱心使者?,成为各类公益组织在大化的?代言人?。

 截至2013年3月,黎敏兰带领联合会共筹措并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300多万元,累计实施爱心早餐、麦田图书室、?天使助学?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儿童鸡蛋?计划、贫困生助学金、大米计划等8项扶贫项目,受益学校27所,受益贫困群众超过7000人。

 另一方面,山里大量的留守儿童不仅缺乏营养,而且缺乏关爱,对外界更是一无所知。

 ?物质上的帮助是不够的,还要丰1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黎敏兰意识到拓宽山区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最关键所在。

 2011年元旦,黎敏兰带贫困山区的11名留守儿童到南宁参加了?大手拉小手--南宁城市小学与大化留守儿童共度元旦?文艺晚会活动,并获赠30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

 并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让瑶族孩子与?大明星?进行心灵交流,并带他们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科技馆?

 第八届中华慈善奖入围者、?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西部之星?年度人物黎敏兰说,?我所做的这一切,是一个年轻人应该做的,无论是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还是公益事业,都不应该贴上道德的标签。?

 ?我希望山区的所有孩子都像绽开的野百合花一样快乐成长。未来,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学校,看着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后也积极回报社会,让社会集聚更多的正能量,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我个人的梦想是渺小的,我要在基层发挥自己的点点星光,为民族复兴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希望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公益事业能够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常态。?

 黎敏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公益路上,一直有她?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