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很大的学习量,但不是完不成的任务。只要做好规划,具足信心,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净土法门的实修操作起来,在行为上是很简便易行的,就是念佛。称念佛名,无论四字、六字都算不得困难,只要掌握住方法,串习久了自然会得利益,这方面以印光大师的《十念法》为基本操作,谁修谁知道。
另一方面,为了往生净土而修行,并非只有念佛这一点而已。佛在经典中所宣说的得生净土的因有哪些呢?即:“发菩提心”“积资净障”“称念佛名”“清净发愿或回向往生”。也就是《观无量寿经》中提到的勤修“净业三福”。
问题来了,什么是净业三福,如何积累往生净土的因?这些道理不是我一个业重凡夫随便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知道的。那要怎么办?这就需要学习经教,通达经典,并且依教奉行的去改正自己的身、语、意。具体怎么办?历代大德教育我们,要从闻思修系统开始抓。依楼主提到的内容,就是从听经闻法、思维法义、落实法义实地修持去下手。这样一来,才会懂得什么是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怎么修持菩提心?而后可以深入思维下去,如:为什么要修菩提心?为什么求生净土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与佛、净土怎么相应的?再深入思维下去,如:我这个凡夫的心是什么样的?是否与佛、法、净土相应?不相应能往生吗?不相应怎么变的相应的?具体从哪一个点下手呢?如是逐步深入、渐次进步、乃至能够思给到量,通达法义,则慢慢会对这一法门升起不退转的定解,这个时候念佛与什么都不学习去念佛,两者功用是不同的,一个与佛、法、净土相应且有定力,念一句佛号具足无量功德,另一个就显得散乱无知,效果差太多了。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学习经教,依教奉行,自己具足了往生净土的因,那么到临终时,果报会现前。什么果呢?得生净土的果。这个是从因果无欺的规律上下手去修的,非常殊胜。比较起来,这样的修行与什么都不懂,信心也不具足或是信心夹杂疑心、散乱等称念佛名的方式相比,得生净土更有把握。
至于系统的闻思修,做为在家人,是需要有规划的。不是要求你一口气把所有的内容全看完,全记下来,然后一遍下来就通达了,没有这样的要求,也不现实。但应该做好规划,每天我要听闻多少佛法,抽多少时间出来思维,用多少时间来实修,用多少时间来念佛……这个要计划好的,且数十年如一日的不要停。如果可以,跟师兄们一起共修更好。学完一遍不够,再来一遍。闻法不停、思维不停、实修不停、念佛不停,什么时候停下来?《普贤行愿品》里讲到:“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就算不随学普贤菩萨,我们接地气一点的说法:那做为凡夫,不生到净土以前,还是不要考虑让自己停止修行的事,毕竟往生的因、往生的资粮越多越好。当然,如果你是登地的菩萨,那另外再谈。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或十分圆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看到答案后谨慎取舍。合十!
无量寿经讲述的是净土宗的根本理论,和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从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了千年以来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逐渐演变为了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佛教,也从当年那个印度小教派,发展到了如今的“世界三大宗教”,在全世界拥有着接近十亿的信徒。《无量寿经》是诸多佛门典籍之中,最负盛名的经典之一。作为一部流传甚广的佛经,它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呢?
《无量寿经》全名为《佛说无量寿经》。是当年唐太宗时期,著名的三藏法师,也就是西行取经的玄奘圣僧,翻译的大乘佛教经典,在当时,也叫做《大阿弥陀经》。顾名思义,这部经书的主角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横三世佛”中的西方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从佛陀说法开始,讲述了尚为“法藏比丘”的阿弥陀佛,在世间自在心王佛时代立志修行,要度化无边众生,最终许下“四十八大愿”,号称一切众生不得解脱,自己“不取正觉”。经历了无数劫的修行,阿弥陀佛终于证道“无余涅槃”境界。
《无量寿经》,是汉传佛教宗派“净土宗”的根本修行法门。对佛教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中土的“大乘佛教”,是经过与中原文化结合之后的佛教,和上部座佛教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净土宗”和“禅宗”,“唯识宗”又号称“汉传佛教”三大教派,其中“净土宗”在民间最为流传,信仰人数也非常多。《无量寿经》就是净土宗的根本大法,净土宗信徒,必然对《无量寿经》倒背如流。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僧人的口头禅,也是出自无量寿经,意思是“礼赞阿弥陀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