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断肢木足:古人如何发明假肢

网友发布 2023-07-24 00:11 · 头闻号公司管理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令人兴奋的假肢时期.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一种开创性的脑-机接口将允许退伍军人用大脑控制人造身体部位.

与此同时,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正在开发一种四肢,这种四肢可以“看到”眼前的物体,反应速度也更接近真实物体,类似这样的项目正稳步帮助戴假肢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然、更容易地移动.

但很少有人欣赏的是,这一领域究竟走了多远,如果你思考几百年,或者从中世纪开始,你甚至都不会接近.

截肢和假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看到的进步被认为是不亚于现在的生活改变.

这是一个关于神、角斗士和人类忍耐力极限的迷人故事,为理解这一纪律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战争对士兵的身体并不友好.

据估计,在古希腊,大约80%的重伤士兵在战斗当天死亡.

剩下的20%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回家后因伤死亡.

与现代人直接比较并不容易,但这些数字肯定要高得多,无论是古代的幸存者在战斗中被刀枪或导弹击伤,还是在营地中被冻伤或战壕脚伤,他们的胳膊、腿和四肢都极其脆弱.

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5世纪末或4世纪初,他们就受益于简单的外科截肢手术.

《关于关节的希波克拉底论文》证实了手指、脚趾、手和脚的基本截肢,但警告不要截肢整个手臂或腿.

大约在同一时间,骨科手术已经改进到可以用假肢代替工作人员、棍棒和拐杖的程度.

例如,我们在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格拉科波斯战争(公元前499-449年)的描述中看到了这一点.

希罗多德讲述了波斯占卜者黑格尔西斯特拉特斯被斯巴达人囚禁时,为了摆脱脚镣,将自己的一部分脚截肢,然后获得了一个木制的替代品.

埃及大约在同一时期使用了类似的技术.

由木头或被称为卡通图案的纤维层制成的假肢脚趾已经从墓地中找到,比如下面所示的卢克索附近的一具木乃伊.

它们显示出磨损的迹象,表明它们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纯粹的整容.

古埃及的假手,在希腊时期(公元前323-31年)的外科技术相当先进,这是希腊统治让位给罗马之前的最后一个时代.

这些进展归功于亚历山大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医生通过解剖甚至活体解剖被判死刑的罪犯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学研究,这提高了他们对循环系统的理解,使他们发现血管可以被捆绑起来防止出血,这意味着截肢手术可以缓慢而仔细地进行.

患者死于失血的风险较小,而残端现在更适合于假体的使用,不太可能是假体同时进展的巧合.

在意大利南部卡普亚的一座坟墓中发现的一条人造腿,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末或3世纪初,其木芯上覆盖着青铜布.

这是由一个皮革和青铜皮带举行的地方,这将使行动更容易.

另一个例子是罗马将军马库斯塞尔吉乌斯西卢斯.

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中失去了右手,这场战争是罗马人和迦太基的汉尼拔在最近的突尼斯进行的.

但西卢斯并没有退休,而是获得了一只铁手,后来他用它来拿盾牌,把他的剑换成了左手.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扎马战役,朱利奥·罗马诺1521年.

,这些幸存的例子表明四肢假体是设计的根据个人的特定偏好进行编辑、委托和制造.

同样生产个性化盔甲和武器的工匠也可能为受伤的退伍军人生产个性化的假肢,考虑到古代残疾人与金属制品(希腊神赫菲斯托斯和他的罗马对应者瓦肯的象征)等工艺品的联系,工匠们甚至可能借鉴了自己的经验以激励他们的创作.

像西卢斯这样的士兵应该能够完全违背他们社会的期望,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赫菲斯托斯/瓦肯,由E.

Jeaurat刻于1716年.

维基媒体,我们历史学家确实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推测:我们不知道士兵是如何获得他们的假肢的,因为医学论文没有提到这些程序.

然而,由于战争的恐怖,这项技术似乎有可能得到改进,正如今天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士兵遭受的空前程度的多处创伤的反应一样.

和现在一样,假肢是医生、技术人员和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远古时代之后,假肢直到16世纪才得到改善.

当时,四位法国国王的皇家外科医生Ambroise Paré发明了包括膝盖和手指在内的机械版本,能够像真实的一样弯曲,所以当我们看到最新的假肢给退伍军人无与伦比的生活质量,或者帮助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取得惊人的成就时,值得反思一下所走的路程.

25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弥补人类最坏的倾向.

长久以来,这样的进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安慰.

上图:在卢克索附近发现的假脚趾木乃伊.

埃及博物馆,简·德雷科特的文章“断肢和木足:古人如何发明假肢”最初发表在对话中,并在一份创意共享许可证下重新出版.

,这是远古起源团队,这是我们的使命:“通过分享研究、教育和知识,激发对我们过去的开放式学习,以改善我们的未来”.阅读Mor.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在颠沛流离的童年,她稚嫩的右腿被火车碾碎;她白手起家,从卖卤肉起步,逐渐成为重庆“牛皮帮”里的“大姐大”;她致富思源,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办起了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一举成为猪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她把自强不息、奋力成才的精神传给下一代,和子女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书,并在大年初一将子女“撵”上大街擦皮鞋……

 每到节假日,冉敬芳格外忙。她告诉记者,她的肉食品加工厂每天平均要宰杀600多头生猪,以满足节日市场。“节日供应,食品质量和安全尤其重要,出不得半点差错。” 冉敬芳说,她已经好多天没有睡个囫囵觉了,时刻坚守在食品安全第一线。

 41岁的冉敬芳从一个柔弱的残疾女子到掌握上亿元资产的大老板——四川广安富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传奇人生经历,正感动着川东大地。

 命 运

 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

 1966年8月9日,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县龙市镇农村,由于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气管炎,长期丧失劳动能力,靠挣工分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当冉敬芳还不到7岁,父亲就带她到外地去乞讨。为了糊口,冉敬芳每天都要跑几十里路程去要饭。破烂的衣服,蓬松的头发,满身的灰尘……

 冉敬芳和父亲四处流浪,搭汽车,爬火车,拉到哪儿算哪儿。1976年11月13日夜晚,在四川资阳火车站的一个角落里,冉敬芳拉了拉父亲的衣袖,怯怯地央求:

 “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妈妈……”

 冉敬芳背起要饭的背篓,随着父亲来到一列货车前。他们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爬了上去,父女俩还未来得及爬进车厢,这个沉睡已久的庞然大物猛然震动了一下,紧接着,他们所站的挂钩就从中间脱开了,货车开始启动,父亲一侧的车厢停在原地未动,而女儿所站一侧的车厢则随着列车开始运行、加速。

 不知所措的冉敬芳惊恐万状,她瘦小的身子一下子就从车上掉了下来,可她的讨饭背篓却被一个钩子挂住,女孩先惊叫了一声:“爸爸!”随后就是“救命啊——救命啊——”的惨叫声穿透厚重的夜幕,随着列车的飞驰消逝在远方……

 女儿的遭遇让父亲目瞪口呆,他醒悟过来后,追着火车跑了一段才想起应该到车站报警。待列车终于停止下来的时候,女儿已被拖出三四公里之远!所幸,她因上身悬空挂在车上而保住了性命,但她那条拖在地上的右小腿却被车轮碾掉一半。

 获救后的冉敬芳,右腿齐膝作了截肢手术。从那以后,她就只剩下了一条腿。也从那以后,冉敬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乡亲们都怜悯地叫她“瘸子妹崽”,同龄的孩子们则干脆叫她“小瘸子”。

 悲惨的命运没有让冉敬芳屈服。她常常告诫自己:“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毅力,锻炼干农活,上山割草砍柴,下地种田插秧。她还用采草药卖得的钱给自己做学费,拼着命上了三年学。

 转眼到了她18岁的花季。由于生活所迫,冉敬芳不得不放弃读书,早早地结了婚。

成 才

 百折不挠,才能闯出新天地

 1984年8月,她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冉敬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的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第二次她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她已决定不回乡下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冉敬芳经营有方,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冉敬芳净赚了4万元,这就是冉敬芳的原始积累。

 1992年初,冉敬芳把生意升格为牛肉和牛皮批发。为了做好这门新生意,有智慧和经济头脑的冉敬芳先搞市场调查。她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货时,她一人独闯宜宾。与厂长谈判时,对方见她是个残疾人,有些不太相信她。冉敬芳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向厂长大胆提出:“咱们先把生意放到一边,请你先到重庆走一趟,差旅费由我来承担。我的货,如果你感兴趣就要,不感兴趣,咱们就当交个朋友,怎么样?”厂长被冉敬芳的诚意所打动,随冉敬芳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艰苦的成才历程铸就了冉敬芳百折不挠的性格。这笔生意她可以不赚钱,但必须征服这个至关重要的客户。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之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一次,由于装货人的粗心大意,错装了15张不合格的牛皮,经厂方发现后,冉敬芳二话没说:拿来退货,下次拉货时补上15张合格牛皮。冉敬芳的诚信打动了厂方的领导,第二次拉货竟是现款现货,不差分文,直到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到三四百张牛皮进厂。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

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为自己挣下了千万元资产,成为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追 求

 做大事不做“大款”,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裕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经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但办什么样的企业,到哪里办,却让她颇费踌躇。这时候,她获得了一条信息:四川省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

 位于川东山区的广安市是邓小平的故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从苦难岁月走过来的冉敬芳十分感激邓小平,她说:“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我这个残疾农妇的命运。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我的今天。到小平故里投资,也是体现致富思源的一个具体行动吧!”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一座规模宏大具有现代气派的“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算理想。她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从做卤肉起家,发展到做牛肉半成品,再到批发牛皮……其间,贯穿一线的是一个“牛”字。在餐桌上,随便夹起一块牛肉,冉敬芳就能说出这是水牛、黄牛还是牦牛的肉,是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她对牛的了解程度堪称专家。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呢?她的思路豁然开朗。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600余万元,创办了“广安富源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和“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

 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以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跟农民和乡镇政府签订“托养合同”,向托养户提供一种叫皇竹草的草种。皇竹草是一种优质牧草,亩产量可达10多万公斤,只需种一茬便可年年收割,是喂养肉牛的绝好饲料。

 除了提供饲料,冉敬芳还负责防疫和技术指导,使农民托养肉牛基本上没有风险,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仅一年时间,托养肉牛的农户就由几百户发展到上千户,平均每户托养2—3头肉牛,为当地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冉敬芳的肉牛养殖业规划宏伟:她要把托养肉牛的范围推广到整个四川省以及邻省的农村,让几十万、几百万农民都参与到肉牛养殖事业中来。

 企业大了,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了,管理复杂了,而冉敬芳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搞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还行,驾驭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冉敬芳力排众议,花巨资不断在全国各地引进企业管理人才,年薪30万元招聘北大博士任富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一名财务总监,并特聘成都乾瑞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目前,公司已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20余名。

 在网罗人才、借助别人的才智为己所用的同时,冉敬芳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她参加了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举办的高级工商管理(MBA课程)研修班学习并顺利毕业。她不但要重塑企业形象,也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昔日“牛皮帮”里那个风风火火的“大姐大”了,而是一位驾驭着现代化企业的女企业家。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广安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

 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的坎坷太多太多。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不是追逐奢华,不是享受或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冉敬芳想的是为他们多做点事情,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也富裕起来。

 帮助残疾人致富,选择项目很重要。搞养殖业,非常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实际。冉敬芳认为,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有土地,饲料不难解决;劳动量不算繁重;同时,公司保证全部收购出栏的家畜,养殖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2005年9月,冉敬芳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正式运作。培训基地设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每星期轮训一批,每批培训残疾人100名。扶贫先扶志。要想让残疾人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首先要鼓足他们的士气。所以,每期培训班的第一堂课,都是由冉敬芳主讲。她的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了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培训的残疾人,从路费到食宿,所有费用全部由冉敬芳承担,加上工作人员工资,每培训一期,冉敬芳就得支出1.5万元,半年里,她为此支出达40余万元。

 经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广安有98%的残疾人(失去行动能力的除外)得到了培训。广安区桂兴镇洪锅村残疾农户邓泽明培训回家后,建起了90平方米牛舍,利用山区种植优质牧草10亩,养牛20头,年收入达2万余元。致富后的邓泽明激动不已:“要不是参加了富源肉牛养殖公司组织的培训,我哪能过上好日子哦。感谢冉总给我的帮助!”

冉敬芳深知,残疾人致富很不容易,仅仅参加了培训还不够,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帮扶。为此,她从2002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赠送种牛、种鸡等给50余户残疾户,目前赠送的禽畜价值已达30余万元。冉敬芳还表示,要解决所有残疾人的生存生活问题,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她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人,生命本质是相同的,但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却不尽相同,因为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人生才富有意义;因为总是带着追求、信仰和理想,他们的创造才超出了常人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冉敬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她选择自强创业为其毕生理想后,现实的一切磨难都未曾削减她对创业的痴情。

 财 富

 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初打算给自己的孩子留下1亿美元,1999年8月修改遗嘱后,给孩子仅留下1000万美元。比尔·盖茨这样做,是出于两方面的担忧:一是担心留下的财产或留下较多的财产,会成为助长孩子依赖的拐杖;二是担心孩子的品行能否驾驭得了这些钱财。

 无独有偶,从小饱受穷困潦倒的残疾女人冉敬芳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与孩子们签下了那份“吝啬”协议。

 冉敬芳曾多次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们讨论,如何处理父母的财产和他们自己的出路。冉敬芳提出,孩子们不继承父母的财产,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打。2003年7月13日晚,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时,冉敬芳夫妇和5个子女签下了“不继承”协议:5个子女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5个子女中,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5个子女将来交朋友,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权利继承父母的财产。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没有决定权;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以及干涉。

 冉敬芳和儿女们签了协议后,心里坦然了许多,不再为将来如何给子女分配财产而劳心伤神。同时,这也是为了促使儿女们自强成才。她还表示,当5个子女都达到成人年龄时,就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冉敬芳与孩子们签订《不继承财产协议》并让孩子们上街擦皮鞋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孩子母亲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面对人生的能力,是每一位有见识的母亲应做的工作。一个母亲,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这才是为社会创造的最重要的财富。” ;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