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创业事迹
导语:创业,也就是创立属于自己的业务,不要看现在社会上拥有自己公司的人很多,其实创业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历经坎坷的,每失败一次,就等于走向成功一次。很多人创业都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地成功。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妇女创业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记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王东亲,浮山县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每当人们谈起她成长的经历、创业的艰辛和对科普惠农工作的执着,都会唏嘘不已,从而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锲而不舍,打工妹终圆蘑菇种植梦
说起王东亲和她的食用菌,还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东亲就出生在浮山县北王乡北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王东亲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辍学,到附近的临汾市闯天下,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事业小有成就,俨然成为都市里的一名小老板。每当她开着小车回到家乡,左邻右舍无不羡慕,都夸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当成村里的“天使”。2006年,年迈的父亲患病在床。作为老人家的独生闺女,她只好转让了城里的生意,回到乡下照顾老人。可做惯了生意的她,总是不甘寂寞,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能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她就在网站中仔细搜寻致富信息。一天,一则种养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种养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适合家庭经营的特点,更是让她着迷,于是她决定种养蘑菇。
第一年,她选择在自家的窑洞里种平菇,结果由于产量低,没有见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决定引进高产的鸡腿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建设了场房,购置了设备,买回了菌种,雇了五六个工人,开始了生产。有了第一次种蘑菇的经验,又有这么大的投资,她豪情万丈,憧憬着大把大把地采摘蘑菇,利润如洪水般蜂拥而至。谁知,这次的`冲动,却让她栽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大跟头。尽管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照顾这些食用菌,下种、浇水、通风,刚开始,这些鸡腿菇长势还可以,但到了后期,却怎么也长不壮实,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细高细高,黄撇撇的。看到这种情形,东亲知道情况不妙,她的心凉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十几年的积攒就这样眼睁睁的打了水漂。耗费金钱、时间不说,家人信心的受挫尤为致命。同年,他的父亲离开人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力憔悴,年轻的她,头顶生出了一圈白发。
然而,倔强的她,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她翻阅资料,外出考察,认真学习蘑菇种养的实用技术,查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学习,他对各种蘑菇的生长习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蘑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种的蘑菇极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超过了28℃而被“烧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她贷款5万元,重新添置了通风、调温等设施,购回了双孢菇菌苗,重新开始了种养。有了前车之鉴,她更加细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测温度、湿度,并作好记录,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几个月下来,她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捧着肥硕的双孢菇,她喜极而泣。
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一枝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初步实现了致富愿望的她,
又把心思放在怎样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可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要想发动群众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自己必须先把产业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2008年,王东亲又贷款20万元,承包荒地14亩,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双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9年,王东亲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新建了15座大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同年,成立了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被浮山县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
有了她的模范引领,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愿意种蘑菇。可她知道,虽然自己种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这一产业推广到千家万户,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必须解决,比如,购买菌种、成本较高、原材料选择、资金等问题。如果急于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败,老百姓就会和自己以前一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自己不但负不起这个责任,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计划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东亲绝对是一个有心人。在经营好自己菇场的同时,她又开始了实验。首先,她觉得从外地购菌种,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购买量大,成本也价值不菲。于是,她认真翻阅有关资料,并从福建买回了菌种,备齐了培养菌种所需的各种物品,建立了一个简易“育种室”,自己开始培养菌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菌种培育的方法。其次,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窑洞”式生产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墙,然后封顶,类似以前的防震棚。这种“半窑洞”式的场房比砖瓦房式场房每个棚减少投资3万元,不但不影响通风,而且容易保持温度和湿度。三是在原材料选择上,她分别用麦秸、玉米芯和棉花壳三种原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麦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较低,棉花壳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获取,于是她选择了出菇率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扫除了制约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的关键障碍。接着,她又与村委会一班人商量,解决农户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主动联系乡政府、信用社,争取小额信用贷款。对一些特困户,她还为他们提供担保,并免费为他们提供菌种。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基地已辐射到4个乡镇,21个村,164个农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6户,建设了305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达12.3万平方。谈起基地的效益,王东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农户建2个双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积为1000平米,每年出菇4个月,产量为2万公斤,每公斤卖4元,一户每年可纯增收5万元,基地内所有农户每年纯增收615万元。并且,这样的收入是在很少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主要靠女劳力来实现的。
面对荣誉她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现在的王东亲,事业小有成就,各种荣誉和奖励也纷至沓来,临汾市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科普带头人,浮山县优秀乡土人才、政协委员等等不胜枚举。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下一步,我准备在丰富菌种、扩大产业、创出品牌、搞好服务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产业具有很多优点,市场销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国家现在提倡发展现代农业,县委、县政府又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列入浮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科技部门的帮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一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目前,王东亲正在致力于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年轻、有闯劲,接受新生事物快、示范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王东亲
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2010年,协助北王乡大学生村官创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免费为他们免费提供部分场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和菌种。现在,北王乡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食用菌种植技术推广的一支生力军。在她和这帮大学生村官的引领下,浮山的蘑菇种植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成为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怎样解决女性创业难题?
? 为何她们在创业中行事低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记者手中掌握着一些女企业家的名单,其中不乏拥有大产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但是在与她们联系时,却遭到了她们善意的拒绝。
一位女董事长告诉记者说,?我们女性要低调一些,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3月7日,在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妇联举办的?女性创业沙龙?上,沙龙主持人、咨询师万永先对记者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使女性不愿意面对外界的?滋扰?,即使她们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也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
在当天的讨论中,有男嘉宾说,女性在创业中要担当双重角色,既要把事业搞好,又不能偏废了对家庭的照顾,这是很难做到的。而社会上对男性就没有这些要求,他们只要拥有财富,人们就会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
为何女性创业欲望低
兰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李小萍部长分析,在兰州,创业者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大约为7:3,这个数字与《全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中的结果大致相同。
女性创业者之所以比男性在数量上少得多,这是因为有创业意愿的女性比男性低得多,如女性在创业中注定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和挫折,加上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阻碍了她们创业的欲望和冲动。在调查中,许多女性安于现状,有的女性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创业;还有一些女性奉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有的怕承担风险,缺乏创业欲望。女性还受到筹资渠道单一、创业资金不足的困扰。
一位曾获得政府20000元小额贷款的刘女士对记者说,两年前,为了这笔贷款,她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出具的材料?有一本书厚?,虽然最后她拿到了那笔钱,但是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另外,女性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性别歧视。总之,与男性相比,女性更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也更难在创业中获得成功。就像当天在沙龙的交流中,兰州交友网络的?CEO?孙女士所言:?对女性来说,创业就是一个字,难。?
政府扶助:让创业插上成功的翅膀
女性创业难,如果有了政府的扶助,她们的事业就会插上成功的翅膀。土门墩金芳艺术幼儿园园长何金芳女士是创业成功的典范,她的学校有100个孩子,11名老师。在采访中,她表达了对政府的感激之情:2007年,省、市、区妇联和街道办事处为她提供无息贷款,还帮她解决了幼儿园的取暖问题,政府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她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
省劳动厅下岗再就业培训中心副科长李永年说,政府对女性创业十分关注。近年来,在大力支持女性就业创业方面,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每年都会为下岗失业者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在资金方面,为符合条件的女性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提供贷款担保;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市妇联今年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以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为立足点,激励广大妇女为全市经济发展建功立业。在城镇,要以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为重点,开辟创业就业途径,为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提供融资、培训、咨询等服务。
市妇联就业培训中心主任李晓敏说:2007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市妇女服务中心成立,兰州市妇女创业园随之启动。今年,市政府将下拨资金50万元,作为服务中心的前期投入。市妇联和各县区妇联已在各县区征集妇女手工编织制品,并积极协调,争取从南方拿到企业订单,希望妇女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创业的梦想。
她还带来一个好消息,世行今年计划拿出资金用于支持我市妇女创业培训,为我市的下岗失业妇女提供基本技能培训。
我们高兴地看到,政府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好的政策,希望这些政策能够顺利得到实施,希望政府扶助的力量能够大些、大些,再大些。
创业人物
女性创业其实并不难
但凡成功的人,他们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女性身上,这种特质就更加明显。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女性特有的细致与精明,在创业道路上一往无前,让男性也自叹不如。
女性代表:张宇晴
江南女子张宇晴来到兰州已整整十年,她继承父业在兰州小商品业界摸爬滚打,创下了一份了不起的家业。当年,她从父母手里接手了义乌商贸城和东部市场的几家商铺。她起早贪黑,为了事业拓展千辛万苦。而今,她和丈夫已经把分公司开到了上海、长沙和武汉。
记者问起她以及她所在的家族拥有的资产,她的一个朋友在旁插话说:?如果她家里歇上半个月,兰州的小商品市场就要断货!?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这个看上去温婉的小女人仍然操着家乡义乌的口音,但是她却与兰州的小伙子恋爱、结婚、生子,她俨然已经以兰州人自居了。
我们不知道,兰州还有多少像宇晴这样的女子,但是我们知道[FS:PAGE],她们用她们的辛劳和智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拉动了兰州市非公经济各项指标的上涨。在兰州,更多的女性出来创业是出于生存的考虑。采访中,记者见到更多的,是一心想要改变现状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女性。她们还在创业的路上艰难地前行,但是她们从没有想过要停止脚步。
女性代表:吴建军
走进位于邓家巷一间普通的?足疗刮痧拔罐?保健屋,记者见到了秀丽的吴建军。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女子遭遇了九十年代的企业大滑坡,不得不离开曾经热爱的工厂,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她说,十年来,她做过很多小生意,但总是不尽如人意。她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因为她要自立,她要为她的丈夫减轻一些负担,要让她的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刮痧足疗这个行业,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座标。她相信这种?中医独特疗法?在为他人解除病痛的同时,也能为自己赢得人生的精彩。在她20多平方米的保健室里顾客不断,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细心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这位普普通通的事业初创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但也有一些忧虑,她说,她很想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如果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就好了。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