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天豪赚160万!从养海参到养殖南美白对虾,从巨亏到巨赚,三年完成逆袭
中国水产频道
2018-9-11 22:03 · 中国水产频道官方账号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从养海参到养殖南美白对虾,他从巨亏到巨赚,历时三年,他终于成功转型
近几年海参、多宝鱼市场低迷,北方开始转型工厂化南白对虾养殖,主要以山东、河北、天津、辽宁为主,养殖量不断在增加。
地处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辽宁东港地区主要以养殖海参、海蜇、车虾为主,其工厂化养殖海参大棚同样开始转型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生于辽宁的李海东从小就喜欢养殖,他15岁就开始创业,从事海参养殖多年,在海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转型从事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始对白对虾一窍不通的他第一年就赔了不少钱,对于刚转型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李海东执着、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促使他继续前行。接着又继续干上了两年,依然没有赚到钱,负债累累。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三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失败的教训,今年李海东在养殖模式、池子改造、水质调控、养殖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创新,养殖效益也说明了一切:6000平米的大棚,总产量115350斤,总产值高达277万。
据了解,李海东的养虾池子规格为4.2m×7.5m,4个养殖大棚,共计190个池子,养殖总面积为6000㎡。2018年3月18日放苗,总放苗量380万尾,经过107天的养殖,6月28日开始陆续出虾。7月5日全部卖完,虾的规格达26尾/斤左右,总产量115350斤,饵料系数1.07,总销售额达277万,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后,净利润160万!
李海东凭着更细致的管理、基础设施的改造、养殖技术的创新,在春造虾中创造了高产。大家一定很感兴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海东的养殖大棚的池子规格为4.2m×7.5m,由养殖海参大棚改造而成,侧壁排污,排污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研究后,李海东决定底部采用侧壁纳米管增氧配合中央纳米圆环增氧系统,既保障增氧效果又保证了有效的排污。每个池子纳米管总长度40米,同时配有4台18.5kW的罗茨风机,充分保证了高密度养殖后期的溶解氧。
李海东全程的养殖水源选择的是自然海水。自然海水经过在蓄水池消毒沉淀之后再经过沙滤池,沙滤过后进入锅炉提温,温度达到25℃时调入养殖池使用。李海东认为水源是白对虾养殖成功的根本,自然海水是白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最适宜水源,因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