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的提纯复壮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杂交亲本的提纯复壮,二是杂交后代的提纯复壮。从杂交亲本来看,母本家猪基本上不需要做这项工作,因为现在社会上已基本没有地方品种猪了,流传下来的地方品种猪基本都是国家保种场生产的种猪,这项工作种猪场已经完成,无须重复。母本杜洛克猪在市场上也是近年来引进的较多,都是经过严格选育的优良猪种,不存在质量问题。所以说杂交母本的质量有保证,不存在提纯复壮的问题。
提纯复壮的主要工作是杂交父本。相对母本而言,父本的选择余地较小,因为现在野猪的家养技术尚不成熟,很难在家养情况下繁殖成功。所以,现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纯种野猪,都是在野外抓捕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纯种野猪的选择余地,使公猪质量难以保证,逮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由于野生野猪的生存环境受人类的限制,流动性较小,东北、西北、华南、西南的野猪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近亲交配严重,血统混杂,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这是目前制约特种野猪质量的最大障碍,目前人类对野生野猪的研究和饲养技术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近十几年野猪杂交的生产情况来看,如果生产育肥野猪,东北长白山野猪和家猪的杂交配合力较好,其各方面的生产性能表现好于国内其他地方的野猪,西北野猪次之。如果生产微型特种野猪,华南野猪和南方地方品种猪杂交配合力较好,其后代的适应力和猪肉品质都好于北方野猪。在生产中,养殖者一定要重视和掌握好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既然纯种野猪无法选择,那么就应该在杂交后代的选择上多下工夫,尤其是杂交一、二代母本的选择上要精挑细检,优中取优,扩大选择面,从中选择最优秀的种猪进行杂交,以弥补杂交父本的欠缺,增强特种野猪的质量。显然,目前杂交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好杂交后代的母本。生产者一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否则,很难保证特种野猪的质量,务应引起重视。
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了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由于野猪的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泌乳时间短,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胃肠功能较差,易引起疾病。饲养实践证明,野猪仔以45天断乳为好。
饲料不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饲,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而且食量小。人工饲养时青绿饲料占70%,1天仅需喂2餐。而有些农户饲养野猪时全部饲喂全价饲料,致使野猪因过肥而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能使母猪恢复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饲料,增加了成本。
不注重防疫和卫生消毒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免疫方法不规范。
另外,一些养殖户的卫生防疫观念淡薄,而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每5天对猪舍进行1次清洗、消毒,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须消毒和更换工作服。
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能保持猪舍卫生,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播。但目前大部分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不注重技术学习和培训
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养殖效益。另外,在养殖时不注重技术学习,不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和大小便的变化,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导致养殖野猪的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也相差许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