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胶东水果,很多朋友就会想到“烟台苹果莱阳梨”。诚然,这两种果品,很早就已闻名遐迩。
以莱阳梨为例,且不提进贡皇家的传说,至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就已经成为一种行销大江南北的知名水果。当时编撰的《莱阳县志》中称:
“莱梨驰名中外,为果中上品者。每熟时,商贩_聚,分运青岛、烟台、济南,远及平津辽沈沪粤等处,咸呼为莱梨。”
以上这段记载,在诸多介绍莱阳梨的文章中反复提及,大家可能也都比较眼熟,在此就不展开介绍了。
刚才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莱阳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名气。而本文还对另外一个点很有兴趣,那就是:当时一斤莱阳梨能卖多少钱?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县志那段记载的下文中就能看出端倪。志中称:“(莱阳梨)产量年约二十万斤,值银币两万余圆。”
按照这两个数据推算,当时莱阳梨的价格,大约在每斤一角多点。
乍得一看,这个金额似乎不高,但当时的“一角”,单位是银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洋。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购买力来衡量,这个价位其实也不低。
粮食和海鲜的价格,就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根据同时代编撰的《牟平县志》的记载,当时一元一角大洋可以买到二十五斤麦子,玉米也是差不多的行情。如果换算为每斤的单价,都比莱阳梨都低不少。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粮食可是硬通货,地位远比现在高。
而海鲜的话,品相较好的鲅鱼和黄花鱼,每斤也就是一角大洋左右,跟莱阳梨的价格相仿。
这样一比较,莱阳梨在当时的市场定位,就比较直观了。运到外地的话,想必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
另外,根据历史资料《青岛指南》的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繁华地段的房租行情大约是每平方丈(大约11平方米)五块大洋;下馆子吃顿大餐约需一到两块大洋;在包厢里看场演出,费用是一块大洋左右。
对照上述价格,如果家里一年能产一千斤莱阳梨,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时的莱阳梨之所以价格较高,除了因为名气大之外,还与产量较低有直观关系。
按照县志的说法,当时莱阳梨的年产量只有二十万斤左右,估算起来,也没有几亩地(主要是在清水河下游的沙地)。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莱阳梨,并不属于大宗水果,而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特产。
不过,此后随着普及推广,莱阳梨的种植规模逐渐增大,已经接近于大宗水果的概念了。按照莱阳官网的介绍,2020年,全市梨种植面积6.2万亩,总产量13.15万吨。这个产量数据,相当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千多倍(二十万斤相当于一百吨)。因此,就现在的价格来说,莱阳梨的通货,并没有给人以很贵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